成语小海豚
搜索
搜索“
三
”
738 个名称直接包含关键字的相关成语
挨三顶五(āi sān dǐng wǔ)
【释义】形容人多,连接不断。
挨三顶四(āi sān dǐng sì)
【释义】形容人多,连接不断。同“挨三顶五”。
捱三顶五(ái sān dǐng wǔ)
【释义】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
捱三顶四(ái sān dǐng sì)
【释义】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
八难三灾(bā nàn sān zāi)
【释义】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巴三揽四(bā sān lǎn sì)
【释义】形容说话东拉西扯。
巴三览四(bā sān lǎn sì)
【释义】比喻说话拉扯,没有中心。
白璧三献(bái bì sān xiàn)
【释义】楚人和氏得玉璞,两献楚王,两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为璧,世称“和氏璧”。比喻不识良材或怀才不遇。
半三不四(bàn sān bù sì)
【释义】指心神不定,无精打采。
半夜三更(bàn yè sān gēng)
【释义】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避军三舍(bì jūn sān shè)
【释义】指退让和回避。一舍:三十里。
避君三舍(bì jūn sān shě)
【释义】指退让和回避。一舍:三十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bīng dòng sān chǐ,fēi yī rì zhī hán)
【释义】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bīng hòu sān chǐ,fēi yī rì zhī hán)
【释义】非:不是;寒:冷。冰冻到三尺厚,不是一天冷造成的。比喻某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酝酿、积累的结果。
不三不四(bù sān bù sì)
【释义】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样子。
不壹而三(bù yī ér sān)
【释义】指再三;多次。
不成三瓦(bù chéng sān wǎ)
【释义】比喻不能要求齐全。
不管三七二十一(bù guǎn sān qī èr shí yī)
【释义】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不问三七二十一(bù wèn sān qī èr shí yī)
【释义】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猜三划五(cāi sān huà wǔ)
【释义】喝酒时划拳行酒令。
草庐三顾(cǎo lú sān gù)
【释义】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察三访四(chá sān fǎng sì)
【释义】指爱打听调查别人的事情。
差三错四(chā sān cuò sì)
【释义】颠倒错乱。形容差错很多或虚假不实。
重三叠四(chóng sān dié sì)
【释义】形容多次重复。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chǔ suī sān hù,wáng qín bì chǔ)
【释义】三户:几户人家;亡:灭;秦:秦国。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比喻虽小,决心大也能成功。
传三过四(chuán sān guò sì)
【释义】传闲话,说是非。
垂涎三尺(chuí xián sān chǐ)
【释义】涎:口水。口水挂下三尺长。形容极其贪婪的样子。也形容非常眼热。
此中三昧(cǐ zhōng sān mèi)
【释义】三昧:佛教用语,梵文音译词,意思是“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门修养之法。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
此地无银三十两(cǐ dì wú yín sān shí liǎng)
【释义】比喻想要隐瞒、掩盖真相,结果反而彻底暴露。
此地无银三百两(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
【释义】比喻想要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
攒三聚五(cuán sān jù wǔ)
【释义】三三五五聚在一起。
攒三集五(cuán sān jí wǔ)
【释义】指三五成堆或成群地聚集在一起。
大酺三日(dà pū sān rì)
【释义】酺:聚饮。封建帝王为表示欢庆,特许民间举行大聚饮三天。后用以表示大规模庆贺。
倒三颠四(dǎo sān diān sì)
【释义】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精神恍惚。
倒四颠三(dǎo sì diān sān)
【释义】颠:颠倒。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
道三不着两(dào sān bù zháo liǎng)
【释义】道:说话;着:接触到。说话三句有两句说不到地方。形容说话不着边际。
得其三昧(dé qí sān mèi)
【释义】三昧:梵语,意为正定。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专心致志,达到悟境。引申为诀窍或精义。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熟知精义。
低三下四(dī sān xià sì)
【释义】形容态度卑贱低下也指工作性质卑贱低下。
颠三倒四(diān sān dǎo sì)
【释义】三、四:表示杂乱。形容说话做事错杂紊乱。
掉三寸舌(diào sān cùn shé)
【释义】掉:摆动,摇。玩弄口舌。多指进行游说。
鼎分三足(dǐng fēn sān zú)
【释义】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鼎足三分”。
鼎足三分(dǐng zú sān fēn)
【释义】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鼎足而三(dǐng zú ér sān)
【释义】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也泛指三个方面。
丢三忘四(diu sān wàng sì)
【释义】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同“丢三落四”。
丢三拉四(diu sān lā sì)
【释义】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同“丢三落四”。
丢三落四(diū sān là sì)
【释义】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
肚束三篾(dù shù sān miè)
【释义】篾:薄竹片,可编制成席子。用三根篾条勒住肚子。指勒紧腰带。比喻忍受饥饿,安于贫困。
读书三余(dú shū sān yú)
【释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读书三到(dú shū sān dào)
【释义】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二三其德(èr sān qí dé)
【释义】二三:不专一。形容三心二意。
二三其意(èr sān qí yì)
【释义】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二三其操(èr sān qí cāo)
【释义】二三:指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
二三其节(èr sān qí jié)
【释义】二三:不专一;节:节操。不能坚持操守。
二三君子(èr sān jūn zǐ)
【释义】犹二三子。
二帝三王(èr dì sān wáng)
【释义】二帝:唐尧、虞舜;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指古代帝王。
二心三意(èr xīn sān yì)
【释义】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意念不专,主意不定。同“三心二意”。
二意三心(èr yì sān xīn)
【释义】形容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或意志不坚定。
二桃三士(èr táo sān shì)
【释义】士:武士。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比喻借刀杀人。
二桃杀三士(èr táo shā sān shì)
【释义】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
二次三番(èr cì sān fān)
【释义】番:次、遍。不止一次的,反复的。
二满三平(èr mǎn sān píng)
【释义】比喻生活过得去,很满足。同“三平二满”。
分三别两(fēn sān bié liǎng)
【释义】详细分说;清楚,明白。同“分星擘两”。
冯谖三窟(féng xuān sān kū)
【释义】冯谖:冯驩,战国时孟尝君的门客;窟:窝。比喻为安全设置多处藏身之地或采取多种避祸之策。
奉三无私(fèng sān wú sī)
【释义】奉:奉行;三无私: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象天地日月那样无私。旧时比喻帝王以天下为公,不谋一己私利。
逢人且说三分话(féng rén qiě shuō sān fēn huà)
【释义】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féng rén qiě shuō sān fēn huà,wèi kě quán pāo yī piàn xīn)
【释义】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逢人只说三分话(féng rén zhǐ shuō sān fēn huà)
【释义】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隔三差五(gé sān chà wǔ)
【释义】比喻时常发生。
隔二偏三(gé èr piān sān)
【释义】隔:偏远。比喻不按顺序,没有条理。
耕三余一(gēng sān yú yī)
【释义】耕种三年,节余一年的粮食。
顾三不顾四(gù sān bù gù sì)
【释义】只顾这一面,不顾那一面。
官无三日紧(guān wú sān rì jǐn)
【释义】官府办案先紧后松,不久持久。
观隅反三(guān yú fǎn sān)
【释义】犹言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皈依三宝(guī yī sān bǎo)
【释义】皈依:归顺;三宝:指佛教里的佛、法、僧。信仰并遵守佛教的戒。
河东三箧(hé dōng sān qiè)
【释义】指亡失的书籍。
河清三日(hé qīng sān rì)
【释义】为升平祥瑞的预兆。
横三竖四(héng sān shù sì)
【释义】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横三顺四(héng sān shùn sì)
【释义】形容纵横杂乱。
红日三竿(hóng rì sān gān)
【释义】指天已大亮,时候不早。
吼三喝四(hǒu sān hè sì)
【释义】大声吆喝。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hǔ shēng sān zì,bì yǒu yī biāo)
【释义】比喻众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个超群出众的人。
华封三祝(huá fēng sān zhù)
【释义】华:古地名。封:疆界,范围。华封:华州这个地方。华州人对上古贤者唐尧的三个美好祝愿。即:祝寿、祝富、祝多男子,合称三祝。
喙长三尺(huì cháng sān chǐ)
【释义】喙:嘴。嘴长三尺。形容人善于辨说。
火冒三丈(huǒ mào sān zhàng)
【释义】冒:往上升。形容愤怒到极点。
火冒三尺(huǒ mào sān chǐ)
【释义】形容愤怒到极点。同“火冒三丈”。
几次三番(jǐ cì sān fān)
【释义】番:次。一次又一次。形容次数之多。
急三火四(jí sān huǒ sì)
【释义】形容非常匆忙。
假眉三道(jiǎ méi sān dào)
【释义】方言。装模作样。
家半三军(jiā bàn sān jūn)
【释义】三军:旧指上中下三军人马。指一家人可以抵得上半个三军的数目。形容家庭人口众多。
颊上三毛(jiá shàng sān máo)
【释义】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
颊上三毫(jiá shàng sān háo)
【释义】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同“颊上三毛”。
狡兔三穴(jiǎo tù sān xué)
【释义】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同“狡兔三窟”。
狡兔三窟(jiǎo tù sān kū)
【释义】窟:洞穴。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接三换九(jiē sān huàn jiǔ)
【释义】旧时风俗,新嫁娘到夫家后,三朝要接回娘家一次,九朝要互送礼物,探望一次。
连三接四(lián sān jiē sì)
【释义】接连不断。
接二连三(jiē èr lián sān)
【释义】一个接着一个,接连不断。
金人三缄(jīn rén sān jiān)
【释义】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径一周三(jìng yī zhōu sān)
【释义】径:圆的半径;周:圆的周长。即圆的半径与圆的周长比为1:3,比喻两者相差很远。
九春三秋(jiǔ chūn sān qiū)
【释义】九春:春季共九十天,故称“九春”;三秋:秀季三个月,故称“三秋”。指春天和秋天的美好时光。
九棘三槐(jiǔ jí sān huái)
【释义】棘、槐:树名。古代皇宫外朝种植棘树和槐树,作为臣子朝见皇帝时所居位置的标志。后泛指三公、九卿等高级官职。
九流三教(jiǔ liú sān jiào)
【释义】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九烈三贞(jiǔ liè sān zhēn)
【释义】贞:贞操;烈:节烈。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
九经三史(jiǔ jīng sān shǐ)
【释义】泛指古代典籍。
九蒸三熯(jiǔ zhēng sān shēng)
【释义】热气上升为蒸,火干为熯。比喻久经熬炼。
九衢三市(jiǔ qú sān shì)
【释义】指繁华的街市。
举一反三(jǔ yī fǎn sān)
【释义】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距跃三百(jū yuè sān bǎi)
【释义】指欢欣之极。
君子三戒(jūn zǐ sān jiè)
【释义】戒:戒规。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戒美色;壮年时戒殴斗;老年时戒贪图。
犒赏三军(kào shǎng sān jūn)
【释义】犒:以财物或食物慰劳、鼓励。三军:春秋时称中军、左军、右宫为三军;后统称军队。现指陆、海、空三军。指奖赏、慰劳军队将士。
口称三昧(kǒu chēng sān mèi)
【释义】佛教用语。指专心念诵佛经而达到拔除杂念、心神平静的境界。
狂三诈四(kuáng sān zhà sì)
【释义】狂:诓的假借,诓骗。一味欺诈。
拉三扯四(lā sān chě sì)
【释义】指谈话或议论乱牵扯到无关的人或事。
利市三倍(lì shì sān bèi)
【释义】利市:利润;三倍:几倍。形容买卖得到的利润极多。
立时三刻(lì shí sān kè)
【释义】立刻、马上。
连三并四(lián sān bìng sì)
【释义】犹言接连不断。
连三接二(lián sān jiē èr)
【释义】犹言接连不断。
连三接五(lián sān jiē wǔ)
【释义】犹言接连不断。
连三跨五(lián sān kuà wǔ)
【释义】形容动作迅速。
连中三元(lián zhòng sān yuán)
【释义】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连二并三(lián èr bìng sān)
【释义】犹言接连不断。
连二赶三(lián èr gǎn sān)
【释义】急忙;赶快。
两两三三(liǎng liǎng sān sān)
【释义】①指三两为群。②形容稀疏。
两头三绪(liǎng tóu sān xù)
【释义】形容心意烦乱。
两头三面(liǎng tóu sān miàn)
【释义】形容作事情表里不一,两面糊弄,两头讨好。同“两头白面”。
两意三心(liǎng yì sān xīn)
【释义】三心二意。心里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犹豫不决或意志不坚定。
两次三番(liǎng cì sān fān)
【释义】多次,好几次。
两般三样(liǎng bān sān yàng)
【释义】不一样,不一致。
两道三科(liǎng dào sān kē)
【释义】说三道四,花言巧语。
两面三刀(liǎng miàn sān dāo)
【释义】比喻居心不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六经三史(liù jīng sān shǐ)
【释义】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泛指古代典籍。
六臂三头(liù bì sān tóu)
【释义】比喻人的本事非凡,神通广大。
六街三市(liù jiē sān shì)
【释义】六街:唐代长安城中的六条大街;市:古代称早晨、中午、傍晚为三时之市。泛指大街小巷。
六街三陌(liù jiē sān mò)
【释义】泛指大街小巷。同“六街三市”。
六问三推(liù wèn sān tuī)
【释义】指反复审讯。
六韬三略(liù tāo sān lüè)
【释义】《六韬》、《三略》:都是古代的兵书。后泛指兵书、兵法。
屡次三番(lǚ cì sān fān)
【释义】许多次。形容反复多次。
埋三怨四(mán sān yuàn sì)
【释义】事事埋怨。
茅庐三顾(máo lú sān gù)
【释义】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同“草庐三顾”
没三没四(méi sān méi sì)
【释义】不三不四,行为不端正。
孟母三迁(mèng mǔ sān qiān)
【释义】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梦喜三刀(mèng xǐ sān dāo)
【释义】指官吏升迁。
暮四朝三(mù sì zhāo sān)
【释义】①原指说法、做法有所变换而实质不变。②比喻反复无常。
目无三尺(mù wú sān chǐ)
【释义】不把法制放在眼里。形容违法乱纪,胡作非为。三尺,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
拿三搬四(ná sān bān sì)
【释义】比喻不服从调派。
南阳三葛(nán yáng sān gě)
【释义】三葛:指诸葛亮、讲葛瑾、讲葛诞三兄弟,他们三人都很有才能。比喻很有才能的人。
怕三怕四(pà sān pà sì)
【释义】这也怕,那也怕。比喻顾虑太多,不能做出决定。
偏三向四(piān sān xiàng sì)
【释义】指偏向、袒护某方。
拼命三郎(pīn mìng sān láng)
【释义】梁山好汉石秀的绰号。比喻打仗勇敢不怕死或干事竭尽全力的人。
蒲邑三善(pú yì sān shàn)
【释义】蒲邑:蒲县,在山西隰县。孔子的弟子子路治理蒲邑,孔子称赞他有三善:恭敬、忠信、明察。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qī nián zhī bìng,qiú sān nián zhī ài)
【释义】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欺三瞒四(qī sān mán sì)
【释义】一再欺骗隐瞒。
气冠三军(qì guàn sān jūn)
【释义】三军:军队的总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牵三扯四(qiān sān chě sì)
【释义】牵:牵连;扯:拉。牵扯其他的事情。
求三拜四(qiú sān bài sì)
【释义】形容到处请求人家帮忙。
缺三短四(quē sān duǎn sì)
【释义】形容物品残缺不全。
让三让再(ràng sān ràng zài)
【释义】指几次三番地推让。同“让再让三”。
让再让三(ràng zài ràng sān)
【释义】指几次三番地推让。
绕梁三日(rào liáng sān rì)
【释义】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日上三竿(rì shàng sān gān)
【释义】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日出三竿(rì chū sān gān)
【释义】太阳升起来离地面已有三根竹竿那样高。约为午前八、九点钟。形容天已大亮,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日图三餐,夜图一宿(rì tú sān cān,yè tú yī sù)
【释义】图:盼望;宿:住宿。每天只盼望有饭吃,晚上有睡觉的地方。形容胸无大志,安于现状。
日已三竿(rì yǐ sān gān)
【释义】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同“日上三竿”。
日高三丈(rì gāo sān zhàng)
【释义】犹日上三竿。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入木三分(rù mù sān fēn)
【释义】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若要好,问三老(ruò yào hǎo,wèn sān lǎo)
【释义】如果想办好事情,就要先请教几位有经验的老人。
三三两两(sān sān liǎng liǎng)
【释义】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三三五五(sān sān wǔ wǔ)
【释义】三个一群,五个一伙。
三三四四(sān sān sì sì)
【释义】犹三三两两。形容人数不多。
三下两下(sān xià liǎng xià)
【释义】形容动作迅速利落。
三下五除二(sān xià wǔ chú èr)
【释义】珠算口诀。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
三不开(sān bù kāi)
【释义】旧时讽刺那些懦弱糊涂,不敢有所作为的官僚。
三不惑(sān bù huò)
【释义】三不:不饮酒,不近女色,不贪财;惑:迷惑。指在酒、色、财方面对自己要求严格。
三不拗六(sān bù niù liù)
【释义】指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
三不朽(sān bù xiǔ)
【释义】不朽:永不磨灭立。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件是永不磨灭的功德伟业。
三不知(sān bù zhī)
【释义】原意是对事情的开头、经过和结局不清楚。后指装糊涂。也引申为意料不到或很突然。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sān gè chòu píjiàng,hé chéng yīgè zhū gě liàng)
【释义】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sān gè chòu pí jiàng,sài guò zhū gě liàng)
【释义】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三九之位(sān jiǔ zhī wèi)
【释义】三:三公;九:九卿。指官位很高的人。
三五成群(sān wǔ chéng qún)
【释义】几个人、几个人在一起。
三亲六故(sān qīn liù gù)
【释义】亲戚故旧的总称。
三亲六眷(sān qīn liù juàn)
【释义】三亲:父母、兄弟、夫妇;眷:家属、亲戚。泛指众亲戚。
三亲四眷(sān qīn sì juàn)
【释义】泛指众亲戚。同“三亲六眷”。
三人为众(sān rén wèi zhòng)
【释义】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已不算少数。
三人六样话(sān rén liù yàng huà)
【释义】形容说法不一。
三人成众(sān rén chéng zhòng)
【释义】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已不算少数。
三人成市虎(sān rén chéng shì hǔ)
【释义】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同“三人成虎”。
三人成虎(sān rén chéng hǔ)
【释义】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三人行,必有我师(sān rén xíng,bì yǒu wǒ shī)
【释义】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三从四德(sān cóng sì dé)
【释义】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
三仕三已(sān shì sān yǐ)
【释义】仕:作官;已:指被罢免。三次作官,又三次被罢免。形容心胸开阔,对作官和罢官都不在乎。
三令五申(sān lìng wǔ shēn)
【释义】令:命令;申:表达,说明。多次命令和告诫。
三位一体(sān wèi yī tǐ)
【释义】比喻三个人、三件事或三个方面联成的一个整体。
三余读书(sān yú dú shū)
【释义】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三元及第(sān yuán jí dì)
【释义】三元: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及第:科举应试中选。从乡试到殿试都考中第一名。
三公九卿(sān gōng jiǔ qīng)
【释义】三公:古时辅助国君的最高官员;九卿:古时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员。指官位很高的人。
三六九等(sān liù jiǔ děng)
【释义】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
三兽渡河(sān shòu dù hé)
【释义】佛教以兔、马、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喻小、中、大三乘证道之高下。后泛指修行。
三写成乌(sān xiě chéng wū)
【释义】指古书传写易致差错。同“三写易字”。
三写易字(sān xiě yì zì)
【释义】指古书传写易致差错。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sān jūn kě duó shuài,pǐ fū bù kě duó zhì)
【释义】三军之勇,可以劫取首领,而普通的人,却不可夺其志气。形容一个人志气的重要。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sān jūn kě duó qì,jiāng jūn kě duó xīn)
【释义】三军:指军队;夺:指打击;气:士气;心:决心。用兵作战首先要设法削弱敌人的士气,扰乱和动摇敌将的决心。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sān jūn yì dé,yī jiàng nán qiú)
【释义】征集成千的兵士很容易,担找一个好的将领却很难。形容良才难得。
三军暴骨(sān jūn pù gǔ)
【释义】三军:指所有军队;暴:晒。三军的尸骨暴露于战场。形容战败,使军士尸横战场。
三冬二夏(sān dōng èr xià)
【释义】犹言三两年。
三分似人,七分似鬼(sān fēn sì rén,qī fēn sì guǐ)
【释义】詈词。骂人长相难看。
三分像人,七分似鬼(sān fēn xiàng rén,qī fēn sì guǐ)
【释义】骂人的话。骂人长相难看。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sān fēn xiàng rén,qī fēn xiàng guǐ)
【释义】形容人长相丑陋,也指人遭疾病或其折磨后不成人样子。
三分天下有其二(sān fēn tiān xià yǒu qí èr)
【释义】泛指势力强大。
三分钟热度(sān fēn zhōng rè dù)
【释义】比喻短暂的热情。
三分鼎立(sān fēn dǐng lì)
【释义】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三分鼎足”。
三分鼎足(sān fēn dǐng zú)
【释义】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三十三天(sān shí sān tiān)
【释义】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三十六着,走为上着(sān shí liù zhāo,zǒu wéi shàng zhāo)
【释义】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三十六策,走为上策(sān shí liù cè,zǒu wéi shàng cè)
【释义】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三十六策,走为上计(sān shí liù cè,zǒu wéi shàng jì)
【释义】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sān shí liù cè,zǒu shì shàng jì)
【释义】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
三十六行(sān shí liù háng)
【释义】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
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sān shí liù háng,háng háng chū zhuàng yuán)
【释义】各行各业都有专家、能手。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sān shí liù jì,zǒu wéi shàng jì)
【释义】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三十六雨(sān shí liù yǔ)
【释义】指天下太平,五谷丰登。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sān shí nián hé dōng,sān shí nián hé xī)
【释义】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
三十而立(sān shí ér lì)
【释义】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三千世界(sān qiān shì jiè)
【释义】佛教用语,指包括“三”种“千”数的大千世界。后泛指处处,即全世界的意思。
三千珠履(sān qiān zhū lǔ)
【释义】珠履:鞋上以珠为装饰,富贵之人用之。形容贵宾众多且豪华奢侈。
三占从二(sān zhān cóng èr)
【释义】三个人一同算卦,听从其中两个人的意见。比喻听从多数人的意见。
三反四覆(sān fǎn sì fù)
【释义】指反复无常。
三叠阳关(sān dié yáng guān)
【释义】即《阳关三叠》。琴曲。琴谱以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叠”。后泛指送
三句不离本行(sān jù bù lí běn háng)
【释义】本行:个人从事的行业。形容一说话总要讲到自己从事的行业。
三句话不离本行(sān jù huà bù lí běn háng)
【释义】行:行当,职业。指人的言语离不开他所从事的职业范围。
三只手(sān zhī shǒu)
【释义】扒手,小偷。
三台五马(sān tái wǔ mǎ)
【释义】三台:原指星名,这里指尚书、御史、谒者;五马:用五匹马驾车,指太守。原指居三台或太守之位。后比喻达官显宦。
三台八座(sān tái bā zuò)
【释义】泛指高官重臣。
三吐三握(sān tǔ sān wò)
【释义】以之为求贤殷切之典。
三告投杼(sān gào tóu zhù)
【释义】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
三命而俯(sān mìng ér fǔ)
【释义】旧是指官职步步上升,态度也愈加谦虚。
三回九转(sān huí jiǔ zhuǎn)
【释义】①形容曲折回荡。②犹三番五次。指多次。
三回五次(sān huí wǔ cì)
【释义】指多次。
三坟五典(sān fén wǔ diǎn)
【释义】三坟:指伏羲、神农、黄帝的书;五典:指少昊、颛顼、高辛、唐、虞的书。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
三复斯言(sān fù sī yán)
【释义】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三复白圭(sān fù bái guī)
【释义】指慎于言行。
三天两头(sān tiān liǎng tóu)
【释义】隔一天,或几乎每天。形容经常、频繁。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sān tiān dǎ yú,liǎng tiān shài wǎng)
【释义】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三夫之对(sān fū zhī duì)
【释义】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同“三夫之言”。
三夫之言(sān fū zhī yán)
【释义】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
三夫成市虎(sān fū chéng shì hǔ)
【释义】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同“三人成虎”。
三头两日(sān tóu liǎng rì)
【释义】三二天。形容时间相隔很近。
三头两绪(sān tóu liǎng xù)
【释义】形容事务繁杂,不易弄清头绪。
三头两面(sān tóu liǎng miàn)
【释义】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
三头二面(sān tóu èr miàn)
【释义】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
三头八臂(sān tóu bā bì)
【释义】神道的形状。后比喻神通广大,本领出众。同“三头六臂”。
三头六臂(sān tóu liù bì)
【释义】三个脑袋,六条胳臂。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后比喻神奇的本领。
三头六证(sān tóu liù zhèng)
【释义】指众多的人证。
三头六面(sān tóu liù miàn)
【释义】指当着众人或有关各方之面。
三头对案(sān tóu duì àn)
【释义】指有关双方在证人或中间人在场时一起对质,讲清楚事情真相。
三好两歉(sān hǎo liǎng qiàn)
【释义】指时好时病。形容体弱。
三好两歹(sān hǎo liǎng dǎi)
【释义】身体三天好,两天不好。指时好时病。形容体弱。
三好二怯(sān hǎo èr qiè)
【释义】指时好时病。形容体弱。同“三好两歹”。
三妻四妾(sān qī sì qiè)
【释义】妻妾众多的意思。
三姑六婆(sān gū liù pó)
【释义】比喻不务正业的妇女。
三婆两嫂(sān pó liǎng sǎo)
【释义】犹言三妻四妾。
三媒六证(sān méi liù zhèng)
【释义】旧时婚姻,由父母包办,还必须有媒人介绍。表示郑重其事。
三字狱(sān zì yù)
【释义】狱:指官司,罪案。指宋朝名将岳飞的冤狱。后也泛指冤狱。
三宫六院(sān gōng liù yuàn)
【释义】泛指帝王的妃嫔。
三家村(sān jiā cūn)
【释义】指偏僻的小乡村。
三寸不烂之舌(sān cùn bù làn zhī shé)
【释义】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三寸之舌(sān cùn zhī shé)
【释义】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三寸之辖(sān cùn zhī xiá)
【释义】辖:车轴头上穿的小铁棍,管住轮子使其不脱落。指车辖。比喻事物的关键。
三寸金莲(sān cùn jīn lián)
【释义】金莲:旧指女子缠过的小脚。封建时代美誉妇女小脚的用语。
三寸鸟,七寸嘴(sān cùn niǎo,qī cùn zuǐ)
【释义】比喻能说会道(多用于讽刺)。
三对六面(sān duì liù miàn)
【释义】人 指会同当事双方及中间人或见证人。
三尸乱爆,七窍生烟(sān shī luàn bào,qī qiào shēng yān)
【释义】三尸:道家认为人体内有作崇的神,叫“三尸”或“三尸神”;七窍:指两眼、两耳、两鼻孔和嘴。形容人气愤到极点。
三尸五鬼(sān shī wǔ guǐ)
【释义】比喻奸佞之臣。
三尸暴跳,七窍生烟(sān shī bào tiào,qī qiào shēng yān)
【释义】三尸:道家认为人体内有作崇的神,叫“三尸”或“三尸神”;七窍:指两眼、两耳、两鼻孔和嘴。形容人气愤到极点。
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sān shī shén bào tiào,qī qiào nèi shēng yān)
【释义】三尸:道家认为人体内有作崇的神,叫“三尸”或“三尸神”;七窍:指两眼、两耳、两鼻孔和嘴。形容人气愤到极点。
三尺童儿(sān chǐ tóng ér)
【释义】指年幼还不太懂事的儿童。
三尺童子(sān chǐ tóng zǐ)
【释义】指年幼不懂事的儿童。
三尺童蒙(sān chǐ tóng méng)
【释义】指年幼还不太懂事的儿童。
三尺门里(sān chǐ mén lǐ)
【释义】东北方言,指家庭之内的事。
三山二水(sān shān èr shuǐ)
【释义】三山:护国山,位于南京西南,以有三峰得名;二水:白鹭洲,位于长江之中,分江面为二。泛指南京的山水。
三山五岳(sān shān wǔ yuè)
【释义】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泛指名山或各地。
三差两错(sān chā liǎng cuò)
【释义】泛指差错。比喻偶然的差错。
三差五错(sān chā wǔ cuò)
【释义】泛指差错。常指意外的事故。
三平二满(sān píng èr mǎn)
【释义】平、满:平日、满日。旧时占卜认为平日、满日主生,为种谷佳日。比喻生活过得去,很满足。
三年不目月(sān nián bù mù yuè)
【释义】三年不见日月,精神不振,眼睛朦胧。比喻懒于修养,不求进取。
三年不窥园(sān nián bù kuī yuán)
【释义】指专心苦学。
三年不蜚(sān nián bù fēi)
【释义】蜚:飞。比喻长期退隐,无所作为。
三年之艾(sān nián zhī ài)
【释义】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三年五载(sān nián wǔ zài)
【释义】三、五:表示大概数量;载:年。指多年。
三年化碧(sān nián huà bì)
【释义】指忠心不泯。
三征七辟(sān zhēng qī bì)
【释义】三、七:泛指多次;征、辟:征召,指朝廷召举布衣之士授以官职。形容朝廷多次征召选拔。
三径之资(sān jìng zhī zī)
【释义】三径:所说汉代隐士蒋诩在房前曾开三条小径,后人因以三径代称住宅庭院。比喻筹集隐居住所的费用。
三徙成国(sān xǐ chéng guó)
【释义】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同“三徙成都”。
三徙成都(sān xǐ chéng dōu)
【释义】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三心两意(sān xīn liǎng yì)
【释义】常指不安心,不专一。同“三心二意”。
三心二意(sān xīn èr yì)
【释义】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三思而后行(sān sī ér hòu xíng)
【释义】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三思而行(sān sī ér xíng)
【释义】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三怨成府(sān yuàn chéng fǔ)
【释义】言与三人结怨则仇恨集身,难以免祸。
三战三北(sān zhān sān běi)
【释义】北:败逃。打三仗,败三次。形容屡战屡败。
三户亡秦(sān hù wáng qín)
【释义】三户:几户人家;亡:灭。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比喻正义而暂时弱小的力量,有消灭暴力的必胜信心。
三折之肱(sān zhé zhī gōng)
【释义】几次断臂,就能知道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成为内行。也指高明的医道。
三折其肱(sān zhé qí gōng)
【释义】肱:手臂。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自能造诣精深。
三折股为良医(sān zhé gǔ wéi liáng yī)
【释义】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三折肱为良医(sān zhé gōng wéi liáng yī)
【释义】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三拜九叩(sān bài jiǔ kòu)
【释义】指封建社会进见帝王及祭拜祖先的大礼。
三拳不敌四手(sān quán bù dí sì shǒu)
【释义】比喻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
三拳两脚(sān quán liǎng jiǎo)
【释义】形容不多几下拳打脚踢。
三推六问(sān tuī liù wèn)
【释义】推:推究;问:审问。旧时指反复审训。
三教一体(sān jiào yī tǐ)
【释义】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一体:一家。旧时认为三教形式不同,但同是一个本源。
三教九流(sān jiào jiǔ liú)
【释义】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三无坐处(sān wú zuò chù)
【释义】坐处:坐位。本指宰相、御史、员外官员太多,没有办公的地方可坐。后泛指官员太多,人浮于事。
三日不弹,手生荆棘(sān rì bù tán,shǒu shēng jīng jí)
【释义】三天不弹琴,手就象长了荆棘那样不灵活。比喻一停止练习,技艺就会生疏。
三日两头(sān rì liǎng tóu)
【释义】隔一天,或几乎每天。形容经常、频繁。
三日仆射(sān rì pú yì)
【释义】仆射:古代官名。旧指沉缅于饮酒的人。
三日入厨(sān rì rù chú)
【释义】古代风俗,新娘结婚三日后到厨房做饭。借指初入社会或刚任职。
三日打鱼,两日晒网(sān rì dǎ yú,liǎng rì shài wǎng)
【释义】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三日新妇(sān rì xīn fù)
【释义】旧时过门三日之新妇,举止不得自专。因以喻行动备受拘束者。
三日耳聋(sān rì ěr lóng)
【释义】形容受到强烈的震动。
三旨相公(sān zhǐ xiàng gōng)
【释义】用来讽刺庸禄低能的大官。
三旬九食(sān xún jiǔ shí)
【释义】旬:十天叫一旬。三十天中只能吃九顿饭。形容家境贫困。
三星在天(sān xīng zài tiān)
【释义】指新婚。
三星在户(sān xīng zài hù)
【释义】表示新婚之喜。
三星高照(sān xīng gāo zhào)
【释义】三星:原指明亮而接近的三颗星,也指福星、禄星、寿星三个神仙。指有福、禄、有寿,命运好。
三智五猜(sān zhì wǔ cāi)
【释义】比喻用尽心思,多方猜测。
三更半夜(sān gēng bàn yè)
【释义】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三曹对案(sān cáo duì àn)
【释义】指审问对质。
三月不知肉味(sān yuè bù zhī ròu wèi)
【释义】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三朋四友(sān péng sì yǒu)
【释义】泛指各种朋友。
三朝五日(sān zhāo wǔ rì)
【释义】指三、五天。
三朝元老(sān cháo yuán lǎo)
【释义】元老:资格最老,声望最高的老臣。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
三期贤佞(sān qī xián nìng)
【释义】以之为不辨是非黑白的典实。
三杀三宥(sān shā sān yòu)
【释义】宥:赦罪。形容断案慎重。
三杯两盏(sān bēi liǎng zhǎn)
【释义】形容饮用少量的酒。
三杯和万事(sān bēi hé wàn shì)
【释义】和:缓和。指饮酒可以解脱愁闷消除烦恼。
三杯和万事,一醉解千愁(sān bēi hé wàn shì,yī zuì jiě qiān chóu)
【释义】指饮酒可以消除烦恼,解脱愁闷。
三杯通大道(sān bēi tōng dà dào)
【释义】三杯:指饮了三杯酒;大道:宽广的道路。三杯酒下肚,可达理想境界。形容旧时文人因政治上不得意,靠饮酒来安慰自己,自我陶醉。
三榜定案(sān bǎng dìng àn)
【释义】三次张榜,广求意见,再作最后决定。极言行事慎重。
三槐九棘(sān huái jiǔ jí)
【释义】中国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后因以“槐棘”指三公或三公之位。
三步两脚(sān bù liǎng jiǎo)
【释义】快速行走的样子。
三步并做二步(sān bù bìng zuò èr bù)
【释义】形容快步前进的样子。
三毛七孔(sān máo qī kǒng)
【释义】指心思,心机。
三求四告(sān qiú sì gào)
【释义】指再三求告。
三江七泽(sān jiāng qī zé)
【释义】泛指江河湖泽。
三江五湖(sān jiāng wǔ hú)
【释义】①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称。
三汤两割(sān tāng liǎng gē)
【释义】泛指烹饪之事。也指各种肴馔。
三汤五割(sān tāng wǔ gē)
【释义】泛指烹饪之事。也指各种肴馔。同“三汤两割”。
三沐三熏(sān mù sān xūn)
【释义】再三沐浴熏香。表示郑重或虔敬。亦作“三沐三熏”。
三沐三薰(sān mù sān xūn)
【释义】再三沐浴熏香。表示郑重或虔敬。亦作“三沐三熏”。
三波六折(sān bō liù zhé)
【释义】指各种波折。
三浴三熏(sān yù sān xūn)
【释义】浴:沐浴。再三薰香、沐浴。表示以礼待人,对人尊重。也表示郑重其事。
三浴三薰(sān yù sān xūn)
【释义】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同“三衅三浴”。
三浴三衅(sān yù sān xìn)
【释义】衅: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
三清四白(sān qīng sì bái)
【释义】指非常清白。
三灾八难(sān zāi bā nàn)
【释义】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三灾六难(sān zāi liù nán)
【释义】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同“三灾八难”。
三熏三沐(sān xūn sān mù)
【释义】①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同“三衅三浴”。②表示虔敬。③比喻栽培,提携。
三牲五鼎(sān shēng wǔ dǐng)
【释义】原形容祭品丰盛。现形容食物丰富美好。
三环五扣(sān huán wǔ kòu)
【释义】形容捆绑结实。
三班六房(sān bān liù fáng)
【释义】三班:指皂、壮、快班,均为差役;六房:指吏、户、礼、兵、刑、工房,均为书办胥吏。明、清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
三瓜两枣(sān guā liǎng zǎo)
【释义】北方口语,比喻微不足道的一点东西,或指有限的一点钱。
三瓦两巷(sān wǎ liǎng xiàng)
【释义】旧指富家子弟寻欢作乐的地方。同“三瓦两舍”。
三瓦两舍(sān wǎ liǎng shě)
【释义】瓦、舍:宋、元时指妓院及各种娱乐场所。旧指富家子弟寻欢作乐的地方。
三瓦四舍(sān wǎ sì shě)
【释义】宋代对妓院、茶楼、酒肆及其他娱乐场所的总称。
三生有幸(sān shēng yǒu xìng)
【释义】三生:佛家指前生、今生、来生;幸:幸运。三世都很幸运。比喻非常幸运。
三生石上(sān shēng shí shàng)
【释义】佛教故事,唐代李源与高僧圆泽禅师相约来世相见的故事。借指前世姻缘,来世重新缔结。
三田分荆(sān tián fēn jīng)
【释义】比喻兄弟之间重新和好。
三男两女(sān nán liǎng nǚ)
【释义】生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指人儿女两全。
三男四女(sān nán sì nǚ)
【释义】泛指子女众多。
三番两次(sān fān liǎng cì)
【释义】指屡次,多次。
三番五次(sān fān wǔ cì)
【释义】番:遍数。一再,多次。
三番四复(sān fān sì fù)
【释义】三、四:指次数之多;番、复:反复。变化无常或反复多次。
三番四覆(sān fān sì fù)
【释义】三、四:指次数之多;番、覆:反复,翻悔。形容变化无常,反复多次。
三病四痛(sān bìng sì tòng)
【释义】指病痛很多。
三百六十行(sān bǎi liù shí háng)
【释义】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
三百瓮齏(sān bǎi wèng jī)
【释义】指长期以咸菜度日,生活清贫。齏,咸菜。三百瓮,极言其多,一时吃不完。
三百瓮齑(sān bǎi wèng jī)
【释义】瓮:陶制的盛器;齑:咸菜。指长期以咸菜度日,生活清贫。
三皇五帝(sān huáng wǔ dì)
【释义】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原为传说中我国远古的部落酋长。后借指远古时代。
三盈三虚(sān yíng sān xū)
【释义】盈:满。虚:空。指孔子的满门弟子,被少正卯讲学所吸引,多次离开孔子之门。形容讲学效果好,影响大。
三省吾身(sān xǐng wú shēn)
【释义】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三真六草(sān zhēn liù cǎo)
【释义】真:正楷;草:草体。泛指各种书体。
三眼一板(sān yǎn yī bǎn)
【释义】眼,板: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三窝两块(sān wō liǎng kuài)
【释义】①指有多房妻妾。②指众多的子女。
三等九格(sān děng jiǔ gé)
【释义】犹三六九等。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
三等九般(sān děng jiǔ bān)
【释义】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同“三等九格”。
三纲五常(sān gāng wǔ cháng)
【释义】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三纸无驴(sān zhǐ wú lǘ)
【释义】形容写文章废话连篇,不得要领。
三绝韦编(sān jué wéi biān)
【释义】韦:熟牛皮。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刻苦。
三缄其口(sān jiān qí kǒu)
【释义】缄:封。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三翻四覆(sān fān sì fù)
【释义】翻:转。反复无常。
三老五更(sān lǎo wǔ gēng)
【释义】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以尊养老人。
三老四少(sān lǎo sì shǎo)
【释义】①老少众人。②方言。称参加青帮的人。犹言老少爷们或兄弟爷们。
三耳秀才(sān ěr xiù cái)
【释义】指很聪明的人。也比喻人狡猾。
三脚两步(sān jiǎo liǎng bù)
【释义】①形容走得快。②指走不多远。
三脚猫(sān jiǎo māo)
【释义】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
三臡八菹(sān ní bā zū)
【释义】泛指精美的肴馔。亦借喻精美的诗文。
三至之谗(sān zhì zhī chán)
【释义】谗:谗言,坏话。形容经反复传播,影响恶劣的诽谤性言语。
三致志(sān zhì zhì)
【释义】致:向对方表示(情意、礼节等)。志:意向。再三表达某种意愿。
三般两样(sān bān liǎng yàng)
【释义】指多个,也指耍手段,弄花样。
三节两寿(sān jié liǎng shòu)
【释义】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脩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
三茶六礼(sān chá liù lǐ)
【释义】犹言明媒正娶。旧指正式婚姻。
三茶六饭(sān chá liù fàn)
【释义】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
三荆同株(sān jīng tóng zhū)
【释义】荆树虽三杈而同一株干。比喻同胞兄弟。也指兄弟分而复合。
三荤五厌(sān hūn wǔ yàn)
【释义】泛指荤腥食物。
三薰三沐(sān xūn sān mù)
【释义】①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同“三衅三浴”。②表示虔敬。③比喻栽培,提携。
三蛇七鼠(sān shé qī shǔ)
【释义】比喻为害的东西多。
三蛇九鼠(sān shé jiǔ shǔ)
【释义】比喻为害庄稼的东西很多。
三衅三沐(sān xìn sān mù)
【释义】衅: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
三衅三浴(sān xìn sān yù)
【释义】衅: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
三街两市(sān jiē liǎng shì)
【释义】泛称各街市。
三街六巷(sān jiē liù xiàng)
【释义】泛指大街小巷。
三街六市(sān jiē liù shì)
【释义】泛称各街市。
三角恋爱(sān jiǎo liàn ài)
【释义】指一个人和两个异性同时恋爱的不正常的关系。
三角猫(sān jiǎo māo)
【释义】比喻憋脚的、不中用的人或事物。
三言两句(sān yán liǎng jù)
【释义】几句话。形容话很少。同“三言两语”。
三言两语(sān yán liǎng yǔ)
【释义】几句话。形容话很少。
三言二语(sān yán èr yǔ)
【释义】三两句话。形容言语十分简短。
三言五语(sān yán wǔ yǔ)
【释义】三两句话。形容言语十分简短。
三言讹虎(sān yán é hǔ)
【释义】犹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三语掾(sān yǔ yuàn)
【释义】掾: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因三个字而任命的官员。后用以对幕府官员的赞美。
三谏之义(sān jiàn zhī yì)
【释义】指事君之正道。
三豕涉河(sān shǐ shè hé)
【释义】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三豕渡河(sān shǐ dù hé)
【释义】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三豕:应为“己亥”。同“三豕涉河”。
三豕金根(sān shǐ jīn gēn)
【释义】“三豕”本作“己亥”,“金根”,史传有金根车,后误作“金银”。指字讹误。
三贞九烈(sān zhēn jiǔ liè)
【释义】贞:贞操;烈:节烈。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
三贞五烈(sān zhēn wǔ liè)
【释义】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同“三贞九烈”。
三足鼎立(sān zú dǐng lì)
【释义】象鼎的三只脚一样,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三跨两步(sān kuà liǎng bù)
【释义】形容快步前进的样子。
三跪九叩(sān guì jiǔ kòu)
【释义】叩:磕头。最敬重的礼节。
三迁之教(sān qiān zhī jiào)
【释义】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三过其门而不入(sān guò qí mén ér bù rù)
【释义】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三过家门而不入(sān guò jiā mén ér bù rù)
【释义】指夏禹治水的故事,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三迭阳关(sān dié yáng guān)
【释义】三迭:反复歌唱某一句;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
三邻四舍(sān lín sì shè)
【释义】泛指邻居。
三钱之府(sān qián zhī fǔ)
【释义】古代的钱库。
三锤两棒(sān chuí liǎng bàng)
【释义】形容处事简单明快。
三长两短(sān cháng liǎng duǎn)
【释义】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
三长四短(sān cháng sì duǎn)
【释义】①特指人的死亡。同“三长两短”。②犹闲话,坏话。
三阳交泰(sān yáng jiāo tai)
【释义】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同“三阳开泰”。
三阳开泰(sān yáng kāi tài)
【释义】《周易》称爻连的为阳卦,断的为阴爻,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
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
【释义】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三顾草庐(sān gù cǎo lú)
【释义】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同“草庐三顾”。
三风五气(sān fēng wǔ qì)
【释义】三风: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作风;五气:官气、暮气、阔气、傲气、娇气。指一些工作人员的作风和习气。
三风十愆(sān fēng shí qiān)
【释义】三种恶劣风气,所滋生的十种罪愆。指巫风二:舞、歌;淫风四:货、色、游、畋;乱风四: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合而为十愆。
三饥两饱(sān jī liǎng bǎo)
【释义】犹言饥一顿,饱一顿。形容生活艰难。
三首六臂(sān shǒu liù bì)
【释义】神道的形状。后比喻神通广大,本领出众。同“三头六臂”。
三马同槽(sān mǎ tóng cáo)
【释义】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
三魂七魄(sān hún qī pò)
【释义】魂: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道家语,称人身有“三魂七魄”。
三魂出窍(sān hún chū qiào)
【释义】形容害怕得不知所措。
三鹿郡公(sān lù jùn gōng)
【释义】三鹿:合起来是“麤”(粗)字。形容人的粗心大意。
三鼓气竭(sān gǔ qì jié)
【释义】竭:尽。指力量一再消耗,已经衰减耗尽。
事不过三(shì bù guò sān)
【释义】指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
事无三不成(shì wú sān bù chéng)
【释义】谓办事非经多次努力不会轻易成功。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shì bié sān rì,guā mù xiāng dài)
【释义】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shì bié sān rì,dāng guā mù xiāng dài)
【释义】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诗家三昧(shī jiā sān mèi)
【释义】指作诗的诀窍。
说三道四(shuō sān dào sì)
【释义】形容不负责任地胡乱议论。
四世三公(sì shì sān gōng)
【释义】世:父子相继;三公:执掌朝政的大臣。指世代官居高位。
四德三从(sì dé sān cóng)
【释义】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
岁寒三友(suì hán sā yǒu)
【释义】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汤去三面(tāng qù sān miàn)
【释义】泛言普施仁德。
蹄间三寻(tí jìan sān xún)
【释义】指马奔走时,前后蹄间一跃而过三寻。形容马奔跑得快。
挑三嫌四(tiāo sān xián sì)
【释义】指挑挑拣拣,嫌这嫌那。同“挑三拣四”。
挑三拣四(tiāo sān jiǎn sì)
【释义】指挑挑拣拣,嫌这嫌那。
挑三拨四(tiǎo sān bō sì)
【释义】指挑拨是非。同“挑三豁四”。
挑三检四(tiāo sān jiǎn sì)
【释义】指挑挑拣拣,嫌这嫌那。同“挑三拣四”。
挑三窝四(tiǎo sān wō sì)
【释义】搬弄是非,挑拔离间。
挑三豁四(tiǎo sān huō sì)
【释义】指挑拨是非。
调三惑四(tiáo sān huò sì)
【释义】指挑拨是非。同“调三斡四”。
调三斡四(tiáo sān wò sì)
【释义】指挑拨是非。
调三窝四(tiáo sān wō sì)
【释义】指挑拨是非。同“调三斡四”。
推三宕四(tuī sān dàng sì)
【释义】推:推托;宕:拖延。形容一再推托拖延。
推三拉四(tuī sān lā sì)
【释义】推:推诿。找各种借口推托、阻挠。
推三挨四(tuī sān āi sì)
【释义】找各种借口推托。
推三推四(tuī sān tuī sì)
【释义】找各种借口推托。同“推三阻四”。
推三阻四(tuī sān zǔ sì)
【释义】找各种借口推托。
退徙三舍(tuì xǐ sān shè)
【释义】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退避三舍(tuì bì sān shè)
【释义】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亡国三户(wáng guó sān hù)
【释义】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
亡秦三户(wáng qín sān hù)
【释义】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枉用三尺(wǎng yòng sān chǐ)
【释义】枉:歪曲;用:使用;三尺:古代用三尺长的的竹简记载法律。指为了达到个人不正当的目的而曲解使用法律。
网开三面(wǎng kāi sān miàn)
【释义】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威震三军(wēi zhèn sān jūn)
【释义】威:威力,威望;震:震动;三军:指整个军队。威力震撼整个军队。形容在军队中享有极高的威望。
韦编三绝(wéi biān sān jué)
【释义】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稳吃三注(wén chī sān zhù)
【释义】四人赌博,一个人赢三个人的赌注。比喻凭空的大量收获。
五典三坟(wǔ diǎn sān fén)
【释义】犹言三坟五典。泛指古代典籍。
五大三粗(wǔ dà sān cū)
【释义】形容人高大粗壮,身材魁梧。
五帝三皇(wǔ dì sān huáng)
【释义】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三皇:伏羲、神农、黄帝。原为传说中我国远古的部落酋长。后借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五更三点(wǔ gēng sān diǎn)
【释义】五更:古代一夜区分为五更,五更为早四点至六点。五更的第三点,约是早五点十分左右。
五李三张(wǔ lǐ sān zhāng)
【释义】南唐时著名墨工李廷珪和宋代著名墨工张遇和合称。后来作为墨的别称。
五申三令(wǔ shēn sān lìng)
【释义】三令五申。指再三告诫。
五短三粗(wǔ duǎn sān cū)
【释义】形容人身材矮小但很粗壮。
五荤三厌(wǔ hūn sān yàn)
【释义】五荤:佛教忌食的五种蔬菜,即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茗葱;三厌:道教忌食的三种肉:即雁、狗、乌龟。泛指饮食的禁忌。
吾日三省(wú rì sān xǐng)
【释义】省:检查、反省。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无事不登三宝殿(wú shì bù dēng sān bǎo diàn)
【释义】三宝殿:泛指佛殿。比喻没事不上门。
无诤三昧(wú zhèng sān mèi)
【释义】诤:直言劝人改正错误;昧:昏暗,糊涂。没有什么争论,什么都马马虎虎。
无风三尺浪(wú fēng sān chǐ làng)
【释义】比喻无缘无故也会生出事来。
咸五登三(xián wǔ dēng sān)
【释义】指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新官上任三把火(xīn guān shàng rèn sān bǎ huǒ)
【释义】指官员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xiù cái zào fǎn,sān nián bù chéng)
【释义】旧指知识分子不满现状,有所抗争,但又软弱胆小,摇摆不定,做不成大事。
言三语四(yán sān yǔ sì)
【释义】言、语:说、讲。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杨穿三叶(yáng chuān sān yè)
【释义】原指射技高超。也比喻兄弟三人相继科举及第。
阳关三迭(yáng guān sān dié)
【释义】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三迭:反复歌唱某一句。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
夜半三更(yè bàn sān gēng)
【释义】指深夜时光。
一举三反(yī jǔ sān fǎn)
【释义】指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
一倡三叹(yī chàng sān tàn)
【释义】指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倡,亦作“唱”。
一再则宥,三则不赦(yī zài zé yòu,sān zé bù shè)
【释义】一再:第一、二次;宥:宽容。第一、第二次可以宽容,再三违犯就不能赦免了。
一口三舌(yī kǒu sān shé)
【释义】比喻唠叨、话多。
一呼三颠(yī hū sān diān)
【释义】比喻动摇、不稳定。
一咏三叹(yī yǒng sān tàn)
【释义】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
一唱三叹(yī chàng sān tàn)
【释义】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
一国三公(yī guó sān gōng)
【释义】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一夕三叹(yī xī sān tàn)
【释义】夕:晚上;三:多次。一夜之间反复叹息。
一夕三迁(yī xī sān qiān)
【释义】一夜之间三次迁移。形容居住的地方极不安全,令人提心吊胆,不得安宁。
一岁三迁(yī suì sān qiān)
【释义】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yī nián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cǎo suǒ)
【释义】比喻遭过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同“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绳(yī nián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
【释义】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一日三复(yī rì sān fù)
【释义】指在一天之内多次反复玩味。
一日三岁(yī rì sān suì)
【释义】形容对人思念殷切。
一日三月(yī rì sān yuè)
【释义】形容对人思念殷切。
一日三省(yī rì sān xǐng)
【释义】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一日三秋(yī rì sān qiū)
【释义】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一日三覆(yī rì sān fù)
【释义】指在一天之内多次反复玩味。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yī rì bù jiàn,rú gé sān qiū)
【释义】一天不见,就好像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一时三刻(yī shí sān kè)
【释义】指很短的时间。
一月三舟(yī yuè sān zhōu)
【释义】佛家语,同是一个月亮,三只船上的人看的角度各不一样。比喻佛家的道规只有一个,而因人理解不同而异。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yī zhāo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
【释义】一次被蛇咬了,看见井边断了的绳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头,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害怕
一板三眼(yī bǎn sān yǎn)
【释义】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一步三摇(yī bù sān yáo)
【释义】指人走路摇晃或者悠闲自得的样子
一沐三捉发(yī mù sān zhuō fà)
【释义】比喻求贤心切。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yī mù sān zhuō fà,yī fàn sān tǔ bǔ)
【释义】沐:洗头;捉:用手攥住;哺:口中含的食物。洗一次头与吃一顿饭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形容为延揽贤才而忙碌
一沐三握发(yī mù sān wò fà)
【释义】沐:洗头;握:用手攥住。洗一次头发中间要停下来三次。比喻求贤心切。
一沐三渥发(yī mù sān wò fà)
【释义】沐:洗头。洗一次头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
一波三折(yī bō sān zhé)
【释义】波:指书法中的捺;折:指写字时转笔锋。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
一献三售(yī xiàn sān shòu)
【释义】指人臣过蒙宠幸。同“一献三酬”。
一献三酬(yī xiàn sān chóu)
【释义】指人臣过蒙宠幸。亦作“一献三售”。
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yī zhāo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
【释义】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一而二,二而三(yī ér èr,èr ér sān)
【释义】由一至二,由二至三。指由此及彼联想开去。
一而再,再而三(yī ér zài,zài ér sān)
【释义】再:第二次。一次又一次。
一身三手(yī shēn sān shǒu)
【释义】一个人身上长三只手。比喻虽多无用。
一问三不知(yī wèn sān bù zhī)
【释义】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
一隅三反(yī yú sān fǎn)
【释义】隅:角落;一隅:一个方面。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
一食三起(yī shí sān qǐ)
【释义】原指周公旦勤于接待来客,吃饭时,三次吐出食物急于迎客。形容殷勤待士。
一饭三吐哺(yī fàn sān tǔ bǔ)
【释义】指一顿饭之间,三次停食,以接待宾客。比喻求贤殷切。
一饭三遗矢(yī fàn sān yí shǐ)
【释义】矢:通“屎”,粪便。一顿饭的功夫上了三次厕所。形容年老体弱或年老无用。
倚酒三分醉(yǐ jiǔ sān fēn zuì)
【释义】仗着喝点酒就装出醉态来。形容借一点因由,故意扩大事态。
壹倡三叹(yī chàng sān tàn)
【释义】指一人歌唱,三人应和。
疑三惑四(yí sān huò sì)
【释义】怀疑这个怀疑那个。指人多疑。
应天三绝(yìng tiān sān jué)
【释义】应天寺有三绝,即人的画、诗、书法三者俱佳。
勇冠三军(yǒng guàn sān jūn)
【释义】冠:位居第一;三军:军队的统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勇贯三军(yǒng guàn sān jūn)
【释义】贯:通“冠”,第一;三军:军队的总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有三有俩(yǒu sān yǒu liǎng)
【释义】指有富余钱财。
游戏三昧(yóu xì sān mèi)
【释义】原为佛家语,意思是排除杂念,使心神平静。也比喻事物的精义、决窍。后指用游戏的态度对待一切。
余声三日(yú shēng sān rì)
【释义】形容乐声余韵无穷,不绝于耳。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yú yīn rào liáng,sān rì bù jué)
【释义】绕梁:环绕屋梁。优美动听的音乐长久地在屋梁上回荡。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语四言三(yǔ sì yán sān)
【释义】指信口乱说闲话。
约法三章(yuè fǎ sān zhāng)
【释义】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再三再四(zài sān zài sì)
【释义】重复好几次。
再衰三涸(zài shuāi sān hé)
【释义】形容士气越来越低落,不能再振作。
再衰三竭(zài shuāi sān jié)
【释义】竭:尽。指力量一再消耗,已经衰减耗竭。
朝三暮二(zhāo sān mù èr)
【释义】比喻主意多变。
朝三暮四(zhāo sān mù sì)
【释义】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朝四暮三(zhāo sì mù sān)
【释义】原指使用骗术欺骗人。后比喻经常变卦,反复无常。
张三吕四(zhāng sān lǚ sì)
【释义】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张三李四(zhāng sān lǐ sì)
【释义】假设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长年三老(zhǎng nián sān lǎo)
【释义】古时指船工。
着三不着两(zháo sān bù zháo liǎng)
【释义】指说话或做事轻重不当,考虑欠周,注意这里,顾不到那里。
折臂三公(zhé bì sān gōng)
【释义】晋代的羊枯,曾坠马折断手臂,官至三公。指贵官堕马
遮三瞒四(zhē sān mán sì)
【释义】说话、做事多方掩饰,不爽快。
至再至三(zhì zài zhì sān)
【释义】指一而再,再而三。
昼日三接(zhòu rì sān jiē)
【释义】一日之间三次接见。形容深受宠爱礼遇。
朱弦三叹(zhū xián sān tàn)
【释义】指称音乐的美妙。
珠履三千(zhū lǚ sān qiān)
【释义】珠履:缀有珠玉的鞋子。形容贵宾众多。
一年三节(yì nián sān jié)
【释义】指一年中的端午、中秋、春节。《海上花列传》第九回:“耐搭我一年三节生意包仔下来。”
一字三缣(yī zì sān jiān)
【释义】《新唐书·皇甫湜传》载, 裴度 修 福先寺 ,将立碑。 皇甫湜 即请斗酒,饮酣,援笔立就。 度 赠以车马、缯彩甚厚。 湜 大怒曰:“自吾为《顾况集序》,未常许人。今碑字三千,字三縑,何遇我薄邪?” 度 笑,酬以绢九千疋。后因以“一字三縑”谓
一年三秀(yì nián sān xiù)
【释义】古人谓芝草一年三次开花,服之可以长生。《文选·张衡<思玄赋>》:“冀一年之三秀兮,遒白露之为霜。” 李善 注:“《楚辞》:‘采三秀於山间。’ 王逸 曰:‘三秀,谓芝草也。’”《文选·嵇康<幽愤诗>》:“煌煌灵芝,一年三秀。” 吕延济 注:“
一茅三脊(yī máo sān jǐ)
【释义】有三条脊骨的茅草,即菁茅,又名灵茅。《管子·封禅》:“ 江 淮 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 尹知章 注:“所得灵茅。”《管子·轻重丁》:“ 江 淮 之间,有一茅而三脊,毋至其本,名之曰菁茅……诸从天子封於 太山 、禪於 梁父 者,必
一祖三宗(yī zǔ sān zōng)
【释义】元 方回 论诗的一种见解。他贬斥北 宋 杨亿 、 刘筠 等所创的西昆派,而推崇 黄庭坚 等所创的 江西 诗派,并主“一祖三宗”之说。即以 杜甫 为 唐 诗之冠,是为一祖; 黄庭坚 、 陈师道 俱师法 杜甫 , 陈与义 嗣于后,是为三宗。
唇三口四(chún sān kǒu sì)
【释义】犹言说三道四。形容胡说。 明 康海 《粉蝶儿·秋日闲情》套曲:“眉来眼去,唇三口四,泥烂油滑,飜黄倒皂,呼风唤雨,搦雾摶沙。”
唠三叨四(lào sān dāo sì)
【释义】犹言絮絮叨叨。《红楼梦》第六三回:“这位奶奶那里吃了一杯来了,嘮三叨四的,又排场了我们一顿去了。”
桃三李四(táo sān lǐ sì)
【释义】谚语。谓栽桃树三年结实,栽李树四年结实。《埤雅·释木》:“谚曰:‘白头种桃。’又曰:‘桃三李四、梅子十二。’言桃生三岁便放华果,早於梅李。”
桓伊三弄(huán yī sān nòng)
【释义】《晋书·桓伊传》:“﹝ 伊 ﹞善音乐,尽一时之妙…… 徽之 ( 王徽之 )便令人谓 伊 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 伊 是时已贵显,素闻 徽之 名,便下车,踞胡牀,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据《神奇秘谱》载,琴曲《梅花三弄》即据此改
破零三乱(pò líng sān luàn)
【释义】零碎散乱貌。《金瓶梅词话》第十六回:“如今他那边楼上堆的破零三乱。你这些东西过去,那里堆放?”
破二作三(pò èr zuò sān)
【释义】分二为三。指分析事理。《五灯会元·黄龙心禅师法嗣·黄龙悟新禅师》:“有时破二作三,有时会三归一,有时三一混同,有时不落数量。”
紧三火四(jǐn sān huǒ sì)
【释义】谓非常急切。 峻青 《海啸》第一章:“老头紧三火四的找来了解药,扒开 沉方 的嘴,用水灌了下去。” 王福如 《父子兵》:“我紧三火四的追问:‘你说的什么?’”
梅花三弄(méi huā sān nòng)
【释义】古曲名。据 明 朱权 《神奇秘谱》称,此曲系由 晋 桓伊 所作的笛曲改编而成。内容写傲霜斗雪的梅花,全曲主调出现三次,故称。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晓角《梅花三弄》曲,勾引起禁鐘楼鼓。”
清商三调(qīng shāng sān diào)
【释义】古代乐曲名。指《清乐》中的《平调》、《清调》、《瑟调》。皆 周 《房中曲》之遗声, 汉 世谓之三调。参阅《旧唐书·音乐志二》。
渔阳三弄(yú yáng sān nòng)
【释义】即《渔阳参挝》。 清 沉起凤 《谐铎·穷士扶乩》:“诗肠齷齪,何时湔洗,吾当借 康 家鼓,作《渔阳三弄》也。”参见“ 渔阳参挝 ”。
渔阳三叠(yú yáng sān dié)
【释义】即《渔阳参挝》。 宋 梅尧臣 《和永叔柘枝歌》:“《渔阳三迭》音隆隆,红叶乱坼当秋风。”参见“ 渔阳参挝 ”。
猪头三牲(zhū tóu sān shēng)
【释义】指旧时用于祭祀的牛、羊、猪。亦泛指祭品。《西游记》第三二回:“ 银角 用手指道:‘这骑白马的是 唐僧 ,这毛脸的是 孙行者 。’ 八戒 听见道:‘城隍,没我便也罢了,猪头三牲,清醮二十四分……’口里嘮叨,只管许愿。”
第三种人(dì sān zhǒng rén)
【释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 胡秋原 、 苏汶 等人,自称是居于国民党反动文人和左翼革命文学阵营之间的所谓“第三种人”。他们的核心思想是“文艺自由”论,并用以反对左翼文学所提倡的文艺为革命政治服务的主张。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叶紫作<丰收>序》
第三产业(dì sān chǎn yè)
【释义】◎ [third industry;servica sector] 指西方现代经济学为研究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而划分的国民经济三个部门之一,包括商业、金融业、信托业、提供各种劳务的服务性行业等为生产和消费服务的部门。一般认为第一产
第三世界(dì sān shì jiè)
【释义】◎ [the Third World] 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中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世界其它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 指 亚洲 、 非洲 、 拉丁美洲 以及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人民文学》1977年第期:
黄牛三峡(huáng niú sān xiá)
【释义】即 长江 三峡 : 瞿塘峡 、 巫峡 、 西陵峡 。一说,以 西陵峡 、 明月峡 、 黄牛峡 为 黄牛 三峡 。 清 姚鼐 《从千佛寺回过汋突泉暮饮张氏园》诗:“谁言渴马半崖水,解作 黄牛 三峡 声。”
搅七念三(jiǎo qī niàn sān)
【释义】方言。犹胡闹。 夏衍 《上海见闻记》:“ 洋琴鬼 站在台上大声的对舞客宣布:‘ 张×× 先生要求,再来一次搅七念三!请大家起舞。’ 上海 话‘搅七念三’,译成国语,有点类似‘胡调’。”
渭城三叠(wèi chéng sān dié)
【释义】即《渭城曲》。此曲分三段,将歌词重复三遍,故称“三迭”。 清 陈维崧 《满江红·将发梁溪酒后与吴薗次》词:“奈怱怱欲唱《渭城三叠》,归去道塲山下路,也应瘦了丹枫叶。”
嵩山三阙(sōng shān sān quē)
【释义】指 嵩山 的 太室 、 少室 、 开母 三石阙 汉 代铭文。 清 吴玉搢 《金石存·汉少室神道石阙铭跋》:“ 嵩山 三石闕, 太室 以隶, 开母 、 少室 以篆。” 清 翁方纲 《两汉金石记》卷五:“ 嵩山 三闕,惟 太室 闕字差小,前
瞎三话四(xiā sān huà sì)
【释义】◎ [reckless talk] 〈方〉∶瞎说,胡扯 ||| 方言。乱讲乱说。 欧阳山 《苦斗》四三:“那个姑娘看见他只顾瞎三话四,毫无诚意,生气了。” 周立波 《麻雀》:“‘这样说起来, 小陈 是在准备写情书的了
七贵三公(qī guì sān gōng)
【释义】泛指权贵显宦。 清 吴伟业 《鸳湖曲》:“欢乐朝朝兼暮暮,七贵三公何足数。” 汪文溥 《子美嘱题化佛化装百相即柬亚子》诗:“有时西笑入 长安 ,七贵三公取次看。”
九宫三命(jiǔ gōng sān mìng)
【释义】泛指人的运命。 前蜀 杜光庭 《众修南斗醮词》:“又恐宿曜行年,九宫三命,或逢灾厄,或遇刑衝,神道难知,凡情罔测。”按,《易乾凿度》曰:“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孝经援神契》曰:“命有三科。”“九宫三命”之说本此。
十洲三岛(shí zhōu sān dǎo)
【释义】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王乐仙得道》:“某於十洲三岛,究访并无此人名籍,后检 蓬莱 謫籍中,始见其名氏乡里也。”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二折:“你看那縹渺间十洲三岛,微茫处閬苑 蓬莱 。”《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闹
十三太保(shí sān tài bǎo)
【释义】◎ [the thirteen naughty children] 相传唐朝末年的李克用有义子十三人,都任太保官职。台湾的一些顽劣的男学生结盟做坏事,自称“十三太保”,一些女学生则自称“十三太妹&rdq
三千八万(sān qiān bā wàn)
【释义】佛教语。指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唐 齐己 《勉送吴国三五新戒归》诗:“努力只须坚守护,三千三万是垣墙。”参见“ 三千威仪 ”。
三千大千(sān qiān dà qiān)
【释义】指三千大千世界。 清 李渔 《玉搔头·得像》:“下管地,上管天, 中华 外国,三千大千,都是我的版门封域。”详“ 三千大千世界 ”。
三千威仪(sān qiān wēi yí)
【释义】佛教谓僧尼日常遵循的众多律仪。威仪,指行事进退的仪则。《五灯会元·六祖下一世·永嘉真觉禅师》:“祖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三保太监(sān bǎo tài jiàn)
【释义】明成祖 时大航海家太监 郑和 ,小字 三保 ,故称“三保太监”。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六·三保太监》:“ 永乐 丁亥,命太监 郑和 、 王景弘 、 侯显 三人往东南诸国,赏赐宣諭。今人以为 三保 太监下洋,不知 郑和 旧名 三保 ,
三人一龙(sān rén yī lóng)
【释义】喻三人友善如一体。《三国志·魏志·华歆传》“终不毁伤人”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歆 与 北海 邴原 、 管寧 俱游学,三人相善。时号三人为一龙, 歆 为龙头, 原 为龙腹, 寧 为龙尾。”
三小凤凰(sān xiǎo fèng huáng)
【释义】清 初之 王式丹 、 唐孙华 、 顾嗣立 三人,才名并著,时号“三小凤凰”。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三:“国初有 江 左三凤凰,后又称 王楼村 ( 式丹 )、 唐寔君 ( 孙华 )、 顾侠君 ( 嗣立 )为三小凤凰。”
三千九万(sān qiān jiǔ wàn)
【释义】极言高远。喻飞黄腾达。语本《庄子·逍遥游》:“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唐 黄滔 《寓题》诗:“霜雪不飞无翠竹,鲸鯢犹在有青萍。三千九万平生事,却恨《南华》説北溟。”
三败之辱(sān bài zhī rǔ)
【释义】曹沫 为 鲁 将,与 齐 战,三战三败。 鲁庄公 惧,乃献 遂邑 之地以和。 齐桓公 许与 鲁 会于 柯 ,将盟, 曹沫 执匕首劫 桓公 于坛上, 桓公 乃许尽还所侵之地。见《战国策·齐策六》、《史记·齐太公世家》。后因以此事为始败而终雪前
三潭印月(sān tán yìn yuè)
【释义】在 浙江 杭州市 西湖 ,为 西湖 十景之一。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孤山三堤胜迹》:“相传湖中有三潭,深不可测, 西湖 十景所谓‘三潭印月’者是也。故建三塔以镇之。”
三翮六翼(sān hé liù yì)
【释义】九鼎的别名。《史记·楚世家》:“吞三翮六翼以高世主。” 司马贞 索隐:“三翮六翼,亦谓九鼎也。空足曰翮,六翼即六耳。” 章炳麟 《沉荩哀辞》:“沦三翮六翼使填 泗水 兮,缨黍木青珠而为鯀勒。”
三联串票(sān lián chuàn piào)
【释义】旧时征收田赋用的票据,格式与“三联单”相同。《清文献通考·田赋三》:“﹝ 雍正 八年﹞申明三联串票之法,令有漕地方画一通行,嗣后州县徵收粮米之时,预将各里各甲花户的名,填定联三版串,一给纳户执照,一给经承销册,一存州县查对。”详“ 三联单
三檐四马(sān yán sì mǎ)
【释义】三层伞盖、四马并驾的车。为古代贵官之车乘。 明 无名氏 《女真观》第三折:“得了一品二职官僚,三簷四马乘着。”参见“ 三簷青罗繖 ”。
三觉侍郎(sān jué shì láng)
【释义】宋 赵叔问 之谑称。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赵叔问 为天官侍郎,肥而喜睡,又厌宾客,在省,还家,常挂歇息牌於门首,呼为‘三觉侍郎’,谓朝回、饭后、归第故也。”
三襕贴里(sān lán tiē lǐ)
【释义】明 代钦赏显贵内臣的一种服饰之名。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自逆 贤 ( 魏忠贤 )擅政,改蟒贴里,膝襴之下,又加一襴,名曰三襴贴里,最贵近者方蒙钦赏服之。”
三招两式(sān zhāo liǎng shì)
【释义】谓武艺不高。招,着数;式,把势,均为武术动作。亦泛指所操之术造诣甚浅。
三酿五齐(sān niàng wǔ qí)
【释义】泛指醇酒。
三连串票(sān lián chuàn piào)
【释义】即三联串票。
三座大山(sān zuò tài shān)
【释义】比喻旧 中国 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大敌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三书六礼(sān shū liù lǐ)
【释义】旧时婚礼,男家须具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礼仪,谓之“六礼”。在纳采、纳征、亲迎时,男家还要备置礼物,以书面致送女家,谓之“三书”。
三十六策(sān shí liù cè)
【释义】犹言三十六计。
三槐之听(sān huái zhī tīng)
【释义】谓由三公受理诉讼。《后汉书·王允传》:“诚以 允 宜蒙三槐之听,以昭忠贞之心。” 李贤 注:“《周礼》朝士职,三槐、九棘,公卿於下听讼,故曰‘三槐之听’。”
三节人从(sān jié rén cóng)
【释义】宋 代(包括 夏 、 辽 、 金 )出国使节的随员。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六:“近岁衔命出疆,三节人从,赏给丰腆。”《宋史·礼志二二》:“ 金国 贺正旦人使到闕赴宴等坐次,令与宰臣相对稍南。使、副上下马於执政官上下马处。三节人从并於宫门
三十六计(sān shí liù jì)
【释义】古语。原为虚指,极言计策之多。后来好事者予以附会,凑为三十六实数。其名目为: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
三十六书(sān shí liù shū)
【释义】三十六封有关 隋 兵渡 江 的告警文书。 宋 范成大 《胭脂井》诗:“三十六书都莫恨,烦将歌舞过 扬州 。” 沉钦韩 注:“《大业拾遗録》: 煬帝 梦见 陈后主 ,语云:‘三十六封书,使人恨恨。’前人莫解何谓。盖 隋 兵渡 江 警书为 张
三十六国(sān shí liù guó)
【释义】(1).指 汉 时 西域 诸国。大部在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境内。《汉书·西域传序》:“ 西域 以 孝武 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餘,皆在 匈奴 之西, 乌孙 之南。” 王先谦 补注:“三十六国者: 婼羌 、 楼兰 、 且末 、
三十六体(sān shí liù tǐ)
【释义】唐 李商隐 、 温庭筠 、 段成式 皆排行第十六而诗文则以俪偶相夸,世称“三十六体”。《新唐书·文艺传下·李商隐》:“ 商隐 初为文瑰迈奇古,及在 令狐楚 府, 楚 本工章奏,因授其学,儷偶长短而繁縟过之。时 温庭筠 、 段成式 俱用是相
三十六鳞(sān shí liù lín)
【释义】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鳞介篇》:“鲤,脊中鳞一道,每鳞有小黑点,大小皆三十六鳞。”因以“三十六鳞”为鲤鱼的别称。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六:“ 段成式 以灵蓝纸赠 温庭筠 ,有诗云:‘三十六鳞充使时,数番犹得裹相思。谓鲤鱼三十六
三寸银钩(sān cùn yín gōu)
【释义】犹三寸金莲。 明 刘兑 《娇红记》:“半折笋牙尖,三寸银鉤细;綉幇儿窄小,底样儿新奇。”
三寸鸡毛(sān cùn jī máo)
【释义】指毛笔。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考代书》:“乡愚孤嫠不能自写,必倩代书,类多积年讼师,惯弄刀笔……所谓空中楼阁,祇凭三寸鸡毛;座上 秦 铜,莫辨五里昏雾。”
三大作风(sān dà zuò fēng)
【释义】指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为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 毛泽东 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所指出。 邓小平 《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毛泽东 同志在党的七大的报告中
三大奇书(sān dà qí shū)
【释义】(1).指 清 初之《历算全书》、《读史方舆纪要》及《南北史合抄》三书。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顾祖禹》:“世所称三大奇书,此(《读史方舆纪要》)其一也。其二则 梅文鼎 《歷算全书》、 李清 《南北史合抄》。”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
三大纪律(sān dà jì lǜ)
【释义】从红军时代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就要求普遍遵守的三条主要纪律。内容前后稍有不同,最终定为: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 朱德 《一九四七年十大任务》:“严格执行和经常检查三大纪律,随时随地为民兴利除弊。”
三大运动(sān dà yùn dòng)
【释义】指 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初期三次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即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 毛泽东 《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由于上述三大运动已经取得的胜利,由于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界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国家已经实现了空前未有的统一。”
三大战役(sān dà zhàn yì)
【释义】指解放战争中的三个大战役,即 辽沉 、 淮海 、 平津 战役。 毛泽东 《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人民解放军自一九四八年冬季取得 辽沉 、 淮海 、 平津 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以后……消灭了一百八十三万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
三木楼訾(sān mù lóu zī)
【释义】我国古代 北匈奴 的一部。《后汉书·南匈奴传》:“﹝ 建初 ﹞八年, 北匈奴 三木楼訾 大人 稽留斯 等率三万八千人、马二万匹、牛羊十餘万,款 五原塞 降。”
三五传柑(sān wǔ chuán gān)
【释义】古时农历正月十五夜近臣侍饮,贵戚有以黄柑相遗赠之俗,谓之“传柑”。见 南朝 梁 宗懍 《荆楚岁时记》。 明 张煌言 《海上观灯限删咸二韵》:“自来三五传柑胜,岂惜霞觴付酒监。”
三尺青锋(sān chǐ qīng fēng)
【释义】指剑。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三折:“ 刘娘娘 不索把三尺青锋赐, 寇夫人 他自拣一搭金堦死。”亦省作“ 三尺锋 ”。《雍熙乐府·粉蝶儿·归隐》:“武凭三尺锋,文成半纸缄。”
三世同财(sān shì tóng cái)
【释义】谓三代人和睦共居,不分家产。《南齐书·孝义传·封延伯》:“﹝ 延伯 ﹞侨居 东海 ,遂不至京师。三世同财,为北州所宗附。”
三世执戟(sān shì zhí jǐ)
【释义】汉 之 扬雄 于 成帝 、 哀帝 、 平帝 三世为郎官,故称。 明 高启 《将进酒》诗:“君不见 扬子云 ,三世执戟徒工文。”
三代执金(sān dài zhí jīn)
【释义】指 唐 赵道兴 与父 才 、子 晈 三人。均曾任执金吾之职,故称。《旧唐书·郭孝恪赵道兴等传论》:“ 士贵 、 道兴 逢时立効,得尽义勇,以观厥成;而继父风概,三代执金,不亦美乎!”
三百瓮虀(sān bǎi wèng jī)
【释义】指长期以咸菜度日,生活清贫。虀,咸菜。三百瓮,极言其多,一时吃不完。 宋 赵与虤 《娱书堂诗话》卷上:“旧传一贫士死,见阴吏,为言‘当再生,汝有三百瓮虀禄未尽。’ 陆放翁 《病愈》絶句云:‘镜中无復旧朱颜,一笑衰翁乃尔顽。三百瓮虀消未尽,
三花聚顶(sān huā jù dǐng)
【释义】精为玉花,气为金花,神为九花。道家重修炼,以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最后聚之于顶,可以万劫不侵。 明 张鼎思 《琅邪代醉编》卷三十:“三花聚顶,五气朝元,道家修养之法也。三花落则死矣。三花未落,乘兴来过,言有生之年,未死之日,犹有
三足金鸡(sān zú jīn jī)
【释义】传说中的神鸡。 扶桑 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而后天下之鸡皆鸣。见《神异经·东荒经》。 明 汤式 《一枝花·赠素蟾》套曲:“索强似负灵蓍九尾神龟,更压着叫 扶桑 三足金鸡。”
三表五饵(sān biǎo wǔ ěr)
【释义】汉 代 贾谊 陈献的防御匈奴的办法。以立信义、爱人之状和好人之技为“三表”;以赐之盛服车乘、盛食珍味、音乐妇人、高堂邃宇府库奴婢和亲近安抚为“五饵”。见《新书·匈奴》。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 贾生 固天下奇才,所言亦一时之良策…
三长善月(sān cháng shàn yuè)
【释义】佛教谓农历正月、五月、九月为斋戒之月。于此三月尤须作善以要福。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寅、午、戌月,世人多斋素,谓之‘三长善月’。其事盖出於佛书。云大海之内,凡有四洲,中国与四夷特 南赡部 一洲耳。天帝之宫有一镜,能尽见世间人之所
三长斋月(sān cháng zhāi yuè)
【释义】同“ 三长善月 ”。 《梵网经》卷下:“於六斋日年三长斋月,作杀生劫盗破斋犯戒者,犯轻垢罪也。”
三舍人诗(sān shè rén shī)
【释义】指 唐 之 令狐楚 、 王涯 、 张仲素 三人的诗集。三人同为中书舍人,故称。 明 杨慎 《升庵诗话·令狐楚<塞上曲>》:“ 令狐楚 与 王涯 、 张仲素 同时为中书省舍人,其诗长於絶句,号‘三舍人诗’,同为一集。”
三周说法(sān zhōu shuō fǎ)
【释义】佛教谓法说周、譬喻周、因缘周。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故 释迦 三周説法之中,一字一句,皆自名为妙法莲华法,此无可疑者。”
三官手书(sān guān shǒu shū)
【释义】道教徒祈祷三官神的文书。《三国志·魏志·张鲁传》“雄据 巴 、 汉 垂三十年”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典略》:“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説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
三门四户(sān mén sì hù)
【释义】各道门户。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二折:“便道 岳孔目 有个好浑家,三门四户不出,无人能勾得见。”
三门干部(sān mén gàn bù)
【释义】谓从家门到学校门再到机关门的缺乏实践经验的干部。《人民日报》1965.1.16:“有的自认为是‘自来红’,说什么:‘参加劳动是三门干部的事,我劳动了这么多年,现在又劳动有啥意思。’”
三风太守(sān fēng tài shǒu)
【释义】清 吴绮 居官多风力,尚风节,饶风趣,时称“三风太守”。《清史稿·文苑传·吴绮》:“﹝ 綺 ﹞出知 湖州府 ,有吏能。人谓其多风力,尚风节,饶风趣,称为‘三风太守’。”
三班奉职(sān bān fèng zhí)
【释义】宋 时武职,分东、西、横三班。入仕者先为三班借职,转三班奉职,以次递迁,最高可至节度使。《宋史·太宗纪二》:“﹝ 淳化 二年﹞乙酉,置内殿崇班、左右侍禁,改殿前承旨为三班奉职。”《宋史·职官志九》:“武臣三班借职至节度使叙迁之制:三班借职,
三班借职(sān bān jiè zhí)
【释义】宋 代武臣的最低职级。详“ 三班奉职 ”。 宋 梅尧臣 《碧云騢》:“﹝ 范仲尹 ﹞自中书録事出,合为供奉。 许公 怒 仲尹 刺探事令 仲淹 知,故祇与三班借职。”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被黜者受三班借职》:“ 石曼卿 登科,有人讼科
三班县丞(sān bān xiàn chéng)
【释义】清 代一种可以优先补缺的县丞班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听説此刻单是一个三班县丞,捐起来,最便宜也要三百多两呢。”
三条九陌(sān tiáo jiǔ mò)
【释义】泛指帝都的纵横大道。 唐 骆宾王 《帝京篇》:“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 唐 徐凝 《寄白司马》诗:“三条九陌花时节,万户千车看牡丹。”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二折:“多情月送我在三条九陌,又不曾泛桃花流下 天台 。”参见“
三条椽下(sān tiáo chuán xià)
【释义】佛寺禅堂中每人坐禅地位广三尺许,与三条屋椽的宽度大致相等,因以“三条椽下”指称禅床。禅家亦用为话头,有切近处之意。 宋 圆悟 《碧岩录》卷三:“且如山僧道:适来举拂子,且道即今在什么处?尔诸人若见得,与 莲花峯 庵主同参;其或未然,三尺椽
三个世界(sān gè shì jiè)
【释义】指超级大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邓小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在联大特别会议上的发言》:“从国际关系的变化看,现在的世界实际上存在着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个世界。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
三个面向(sān gè miàn xiàng)
【释义】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人民日报》1984.5.6:“‘三个面向’要求我们在办学思想上摒弃一些旧的观念,在改革上进行一些新的探索,迈出新的步伐。”
三师七僧(sān shī qī sēng)
【释义】佛教语。佛徒授比丘具足戒,行三师七僧之制。三师指戒和尚、羯磨师和教授师。七僧指七名作证的和尚。也称为“三师七证”。参阅《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之三。《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二:“受戒时须三师七僧。”
三岛十洲(sān dǎo shí zhōu)
【释义】泛指仙境。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二折:“你则説做官的金章紫綬,我则説出家的三岛十洲。” 明 冯惟敏 《粉蝶儿·咏焦山郭次甫五岳游囊六物》套曲:“见了些 雁荡 天台 , 碣石 、 龙门 ,三岛十洲。”参见“ 三岛 ”、“ 十洲 ”。
三从兄弟(sān cóng xiōng dì)
【释义】同高祖所出的兄弟。《仪礼·丧服》“族昆弟” 唐 贾公彦 疏:“云族昆弟者,己之三从兄弟,皆名为族。”
三鹿为犇(sān lù wéi bēn)
【释义】宋 刘攽 戏谑 王安石 之语。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三十:“ 王荆公 喜説字,至以成俗。 刘贡父 戏之曰:‘三鹿为麄,鹿不如牛;三牛为犇,牛不如鹿。’谓宜三牛为麄,三鹿为犇,若难于遽改,欲令各权发遣。 荆公 方解纵绳墨,不次用人,往
三阳五会(sān yáng wǔ huì)
【释义】中医术语。《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 乃使弟子 子阳 厉鍼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 张守节 正义引《素问》:“手足各有三阴三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少阳、阳明也。五会者,谓百会、胸会、听会、气会、臑会也。”
三阳五输(sān yáng wǔ shū)
【释义】同“ 三阳五会 ”。 《韩诗外传》卷十:“ 扁鹊 入砥鍼厉石,取三阳五输。”
三闾大夫(sān lǘ dài fū)
【释义】战国 楚 官名,掌 昭 、 屈 、 景 三姓贵族。 屈原 曾任此职。 汉 王逸 《离骚序》:“ 屈原 与 楚 同姓,仕於 怀王 为三閭大夫。” 南朝 宋 颜延之 《祭屈原文》:“敬祭故 楚 三閭大夫 屈君 之灵。”
三闾小玉(sān lǘ xiǎo yù)
【释义】白芷的异名。 宋 陶穀 《清异录·药谱》:“三閭小玉,白芷。”
三贤十圣(sān xián shí shèng)
【释义】佛教语。《仁王经》所说大乘修证阶次中居于十信位与妙觉位之间者。三贤指虽得相似之解而未脱凡夫之性的住、行、向三位。十圣指已发大智而舍凡夫之性的十地菩萨。《仁王经·菩萨教化品》:“三贤十圣忍中行,唯佛一人能尽原。”《仁王经·菩萨教化品》:“三贤
三爵之罚(sān jué zhī fá)
【释义】三杯酒的处罚。极言处罚之轻。 清 冯桂芬 《复应方伯论清丈第二书》:“罪止枷杖,若辈视如三爵之罚,且可代饮,毫不介怀。”
三十二天(sān shí èr tiān)
【释义】(1).佛教小乘有部称欲界十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为三十二天。《法苑珠林》卷五:“如《婆沙论》中説,天有三十二种,欲界有十,色界有十八,无色界有四,合有三十二天也。” (2).道教称东南西北方各有八天,合称三十二天。 明 张九韶
三十二相(sān shí èr xiāng)
【释义】佛教语。谓佛陀具有的三十二种不同凡俗的显著特征,与微细特征八十种“好”,合称“相好”。如足下安平、手指纤长、金色、丈光、身如师子、广长舌、绀青眼、顶成肉髻和眉间白毫等相。各经所举略有出入。详见《大智度论》卷四。 唐 欧阳詹 《福州南涧寺上
三十六天(sān shí liù tiān)
【释义】道教称神仙居住的天界有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四梵天、三清天、大罗天,共三十六重。见《云笈七籤》卷二一。《魏书·释老志》:“二仪之间有三十六天,中有三十六宫,宫有一主。”亦作“ 三十六界 ”。 清 龚自珍 《西郊落花歌》:“ 玉
三十六陂(sān shí liù bēi)
【释义】地名。在今 江苏省 扬州市 。诗文中常用来指湖泊多。 宋 王安石 《题西太一宫壁》诗之一:“三十六陂流水,白头想见 江 南。” 宋 姜夔 《念奴娇》词:“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清 吴伟业 《高邮道中》诗:“ 曹生 留画水
三十六苑(sān shí liù yuàn)
【释义】汉 代在北边、西边设养马场三十六所,号三十六苑。《三辅黄图·苑囿》:“三十六苑。《汉仪注》:‘太僕牧师诸苑三十六所,分布北边西边,以郎为苑监,宦官奴婢三万人,养马三十万疋’。”
三十六物(sān shí liù wù)
【释义】佛教称人身有三十六种不净之物,如毛、发、爪、齿、泪、液、唾、屎、溺等。《百喻经·为王负机喻》:“﹝凡夫﹞后为烦恼所惑,三十六物,髮毛爪齿屎尿不浄,不以为丑;三十六物,一时都捉,不生惭愧,至死不捨。” 唐 澄观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三
三十六宫(sān shí liù gōng)
【释义】极言宫殿之多。 汉 班固 《西都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唐 温庭筠 《郭处士击瓯歌》:“吾闻三十六宫花离离,软风吹春星斗稀。” 宋 辛弃疾 《酒泉子·无题》词:“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説兴亡。” 清 李渔 《玉搔头·奸图》
三十六郡(sān shí liù jùn)
【释义】秦始皇 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六年)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裴駰 集解:“三十六郡者, 三川 、 河东 、 南阳 、 南郡 、 九江 、 鄣郡 、 会稽 、 潁川 、 碭郡 、 泗水 、
三十六峰(sān shí liù fēng)
【释义】(1).在 河南省 登封县 少室山 ,上有三十六峰。 唐 李白 《赠嵩山焦炼师》诗序:“余访道 少室 ,尽登三十六峯。” 唐 高适 《别杨山人》诗:“不到 嵩阳 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一二故人不復见,三十六峯犹眼前。” (2).
三十有室(sān shí yǒu shì)
【释义】谓男子三十岁娶妻。《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孔丛子·论书》:“礼,丈夫三十而室。” 唐 白居易 《赠友》诗之五:“三十男有室,二十女有归。”
三十晚上(sān shí wǎn shàng)
【释义】即农历除夕。
三九相公(sān jiǔ xiàng gōng)
【释义】唐 郑畋 的绰号。 宋 曾慥 《类说》卷十二引《纪异记》:“ 郑畋 年十九赴举,凡十九年登第,又十九年入相,时号三九相公。”
三寸弱翰(sān cùn ruò hàn)
【释义】指毛笔。 汉 扬雄 《答刘歆书》:“ 雄 常把三寸弱翰,齎油素四尺,以问其异语。”亦作“ 三寸弱管 ”。
三大改造(sān dà gǎi zào)
【释义】指一九五六年基本完成的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邓小平 《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三大改造完成以后,确实有一股势力、一股思潮是反社会主义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三大政策(sān dà zhèng cè)
【释义】指 孙中山 制定的联 俄 、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二章第五节:“这种三民主义即是 孙中山 的三大政策,即联 俄 ,联共和扶助农工政策的三民主义。”
三上五落(sān shàng wǔ luò)
【释义】谓动作忽上忽下。《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谁敢与爷爷做对?’众人不敢则声。那使棒的三上五落。”
三五之隆(sān wǔ zhī lóng)
【释义】三皇五帝之盛世。《汉书·郊祀志下》:“夫 周 秦 之末,三五之隆,已尝专意散财,厚爵禄,竦精神,举天下以求之矣。” 颜师古 注:“三谓三皇,五谓五帝。”
三五蟾光(sān wǔ chán guāng)
【释义】农历十五夜的月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五·敬一主人诗》:“碧天如水夜初凉,三五蟾光满帝乡。”
三支比量(sān zhī bǐ liáng)
【释义】古 印度 因明学的推理方法。因明法之宗、因、喻称三支。以因、喻论证宗,称比量。整个论证过程称三支比量。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名》:“辩説之道,先见其恉,次明其柢,取譬相成,物故可形,因明所谓宗、因、喻也。 印度 之辩,初宗,次因,次喻。(
三日成魄(sān rì chéng pò)
【释义】谓月尽后三日乃有微光。《礼记·乡饮酒义》:“月者三日则成魄,三月则成时。” 孔颖达 疏:“谓月尽之后三日乃成魄。魄,谓明生傍有微光也。此谓月明尽之后而生魄,非必月三日也。”
三日曲水(sān rì qǔ shuǐ)
【释义】指三月三日聚集在环曲水渠之旁进行的流觞宴饮活动。《晋书·束晳传》:“ 武帝 尝问 挚虞 三日曲水之义, 虞 对曰:‘ 汉章帝 时, 平原 徐肇 以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俱亡,邨人以为怪,乃招擕之水滨洗祓,遂因水以汎觴,其义起此。’帝曰:‘必
三月三日(sān yuè sān rì)
【释义】即上巳节。 汉 以前取农历三月上旬之巳日, 三国 魏 以后改用三月三日,不用上巳。见《晋书·礼志下》。《周礼·春官·女巫》“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 唐 贾公彦 疏:“一月有上巳,据上旬之巳而为祓除之事,见今三月三日水上戒浴是也。”《艺文类
三方五氏(sān fāng wǔ shì)
【释义】太平天囯 避“皇”及“上帝”讳,称三皇五帝为三方五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英杰归真》:“噫,尔何不学之甚乎!三方五氏之称,恐是后人妄称。”
三尺之木(sān chǐ zhī mù)
【释义】指琴。 汉 王充 《论衡·感虚》:“三尺之木,数絃之声,感动天地,何其神也?” 黄晖 校释:“《广雅·释乐》:‘ 神农氏 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絃,曰:宫、商、角、徵、羽。 文王 增二弦,曰少宫、少商。’”
三尺之孤(sān chǐ zhī gū)
【释义】幼小的孤儿。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二·新郑富平身后》:“两公立朝錚錚,即微有可议,何至溺情阿堵,使有三尺之孤,必不决裂至此。” 清 姚鼐 《丹徒王氏秀山阡表》:“母 吴 儒人尚少,家贫乏,无族党内外之助,抚三尺之孤,默默自守於穷巷
三尺青蛇(sān chǐ qīng shé)
【释义】喻剑。 明 梅鼎祚 《崑崙奴》第二折:“腰悬着百鍊鎚,胸掛着双文镜,袖三尺青蛇炯炯,写 太乙 神名头上顶。”
三尺枯桐(sān chǐ kū tóng)
【释义】三尺桐。 清 程先贞 《听张八娘弹琴》诗:“三尺枯桐七缕丝,开囊自拂秋云帕。”详“ 三尺桐 ”。
三尺秋霜(sān chǐ qiū shuāng)
【释义】喻剑。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犯着咱三尺秋霜,管教你登时落叶黄。”
三尺焦桐(sān chǐ jiāo tóng)
【释义】指琴。 汉 蔡邕 有焦尾琴,故称。 唐 李洞 《毙驴》诗:“三尺焦桐背残月,一条藜杖卓寒烟。”参见“ 三尺桐 ”。
三世同爨(sān shì tóng cuàn)
【释义】谓三代人在一起吃饭,和睦共处。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 博陵 崔倕 ,緦麻亲三世同爨。”《元史·孝友传一·赵毓》:“ 赵毓 , 唐州 人。父 福 迁 郑 之 管城 。其先,三世同爨。”亦作“ 三世一爨 ”。《新唐书·崔邠传》:“
三生杜牧(sān shēng dù mù)
【释义】唐 杜牧 去官后,郁郁不得志,落拓 扬州 ,好作青楼之游,以风流名。有《遣怀》诗云:“十年一觉 扬州 梦,赢得青楼薄倖名。”后言风情者,多以“三生 杜牧 ”比况出入歌舞繁华之地的风流才士。 宋 黄庭坚 《广陵春早》诗:“春风十里珠帘卷,
三代人物(sān dài rén wù)
【释义】宋 遗民 刘辰翁 自号。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刘须溪》:“ 宋 亡之后, 刘公 ( 刘辰翁 )竟不出仕也。噫,是与 伯夷 陶潜 何异哉! 须溪 私印,古篆‘三代人物’四字自许,良不为过。”
三百五篇(sān bǎi wǔ piān)
【释义】指《诗经》。《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餘篇,及至 孔子 ,去其重,取可施於礼义……三百五篇, 孔子 皆弦歌之。”《汉书·儒林传·王式》:“臣以三百五篇諫,是以无諫书。”参见“ 三百篇 ”。
三同一片(sān tóng yī piàn)
【释义】指干部、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打成一片。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五:“ 邓秀梅 默了默神,还是打定主意住在老百姓家里,彻底地做到三同一片。”参见“ 三同 ”。
三言之道(sān yán zhī dào)
【释义】三句为政之道。《礼记·哀公问》:“公曰:‘敢问为政如之何?’ 孔子 对曰:‘夫妇别,父子亲,君臣严。三者正,则庶物从之矣。’公曰:‘寡人虽无似也,愿闻所以行三言之道。’” 孔颖达 疏:“愿闻所以行三言之道者,则上经‘夫妇别、父子亲、君臣严’
三品秀才(sān pǐn xiù cái)
【释义】宋 章珉 的外号。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二:“ 章 学士 珉 为布衣,以宰相自许,高盖大马,盛服羣从而后出, 润 人谓之‘三品秀才’。”
三品蒭豆(sān pǐn chú dòu)
【释义】精美的饲料。其值与三品官俸相等,故称。《新唐书·奸臣传上·李林甫》:“君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飫三品蒭豆;一鸣,则黜之矣。”亦省作“ 三品芻 ”。 清 林则徐 《驿马行》:“ 太行 神驥盐车驱,立仗无声三品芻。”
三科九旨(sān kē jiǔ zhǐ)
【释义】汉 代《公羊》学家谓《春秋》书法有三科九旨。即于三段中寓九种旨意。有 何休 、 宋衷 二说。《公羊传·隐公元年》“ 隐公 第一” 唐 徐彦 疏:“问曰:‘《春秋説》云:《春秋》设三科九旨,其义如何?’答曰:‘ 何氏 ( 何休 )之意以为三
三侯之章(sān hòu zhī zhāng)
【释义】指 汉高祖 所作的《大风歌》。《史记·乐书》:“ 高祖 过 沛 诗《三侯之章》,令小儿歌之。” 司马贞 索隐:“过 沛 诗即《大风歌》也……侯,语辞也。《诗》曰:‘侯其禕而’者是也。兮亦语辞也。 沛 诗有三‘兮’,故云‘三侯’也。” 元
三教布衣(sān jiào bù yī)
【释义】南唐 诗人 陈陶 自号。 陶 通释、老,善天文历数,隐居修炼,后不知所终。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人事》:“ 唐 陈陶 ,以诗名,兼释、老学,自号 三教布衣 。”
三影郎中(sān yǐng láng zhōng)
【释义】宋 张先 ,号 张三影 。以其曾官郎中,故称“三影郎中”。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六·王威宁诗》:“予改官翰林侍讲时, 淄川 唐济武太史 寄诗云:‘蜡烛五侯新制誥,鞦韆三影旧郎中。’语虽巧,特工妙。”参见“ 三影 ”。
三徵七辟(sān zhǐ qī pì)
【释义】谓累次征召。征,天子之召;辟,州郡之召。
三摩钵提(sān mó bō tí)
【释义】梵文音译。犹三昧。鉢,亦作“ 钵 ”。 宋 苏轼 《宝月大师塔铭》:“师於佛事虽若有为,譬之农夫畦而种之,待其自成,不数数然也。故余尝以为修三摩鉢提者。” 清 龚自珍 《释二门三点同异》:“《楞严》有三摩钵提,《圆觉》有三摩钵提,《涅槃》改
三角关系(sān jiǎo guān xì)
【释义】◎ [triangle relation] 涉及三个人的一种局面;尤指两男恋一女或两女恋一男的局面和所造成的复杂关系 一场三角关系的喜剧
三步见方(sān bù jiàn fāng)
【释义】原谓将战时,兵士出阵行三步以示勇。后以指将舞时三顿足以为节。《史记·乐书》:“先鼓以警戒,三步以见方。” 裴骃 集解:“ 郑玄 曰:‘将舞必先三举足,以见其舞之渐也。’ 王肃 曰:‘舞《武乐》三步为一节者,以见伐道也。’” 张守节 正义:“
三言二拍(sān yán èr pāi)
【释义】五部短篇小说集的总称。指 明 冯梦龙 纂辑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 明 凌濛初 编著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一篇:“三言二拍,印本今颇难观,可借此窥其大略也。”
三红秀才(sān hóng xiù cái)
【释义】宋 应子和 工诗,有名句“两岸夕阳红”、“蜡炬短烧红”、“风过落花红”,时人称为“三红秀才”。 清 王晫 《今世说·赏誉》“有郎似桐花”原注:“ 邹程邨 嘆曰:‘昔 应子和 名“三红秀才”,今更不当称“三緑”耶?’”
三揖三让(sān yī sān ràng)
【释义】古代迎宾之礼。《周礼·秋官·司仪》:“宾三揖三让,登,再拜授币。” 郑玄 注:“三揖者,相去九十步揖之使前也。至而三让,让入门也。”《仪礼·乡饮酒》:“主人与宾三揖,至于阶三让。” 郑玄 注:“三揖者,将进揖,当陈揖,当碑揖。” 梁启超 《
三元白法(sān yuán bái fǎ)
【释义】术数家计算甲子的方法。 清 黄宗羲 《七怪》:“形法,理之显者也;方位,理之晦者也。三变而为三元白法。方位,一定不易者也;三元白法,随时改换者也。其法即历书所载一白、二黑、三碧、四緑、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六十年为一元,三元凡一百
三不足畏(sān bù zú wèi)
【释义】宋 王安石 为变法而指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主张,简称“三不足畏”。见《宋史·王安石传》。 清 钱谦益 《<春秋匡解>序》:“自 王氏 之新学与新法并行,首絀《春秋》,以伸其三不足畏之説。”参见“ 三畏 ”。
三公山碑(sān gōng shān bēi)
【释义】汉 光和 四年祀 三公山 的碑刻。文字漶甚,旧拓亦仅残存三、四百字。隶书二十四行,行四十字,额中央题“三公之碑”四字,左右为“封龙君”、“灵山君”六字。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元氏封龙山颂》:“ 道光 中, 嘉兴 沉 君 匏庐 守 真
三老四严(sān lǎo sì yán)
【释义】缩略语。“三老”指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四严”指干革命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最初由会战于 大庆油田 的人所提出。 李季 《周总理啊,大庆儿女想念你》:“‘三老四严’高标准,总理最
三回五解(sān huí wǔ jiě)
【释义】犹三番五次。 元 高文秀 《黑旋风》楔子:“我恰纔嘱付了三回五解。”
三注三唱(sān zhù sān chàng)
【释义】唐 制,六品以下官吏赴选,始集试观书判,次面试观察言貌,然后拟官注籍。既注唱名,三唱后冬集,以其名报仆射,再由门下省上报皇帝,然后依旨授官。此项程序,谓之“三注三唱”。见《通典·选举志三》。《新唐书·选举志下》:“又故事,必三銓、三注、三唱
三荒五月(sān huāng wǔ yuè)
【释义】指春夏之交青黄不接时期。 萧三 《红军打来晴了天》:“三荒五月有饭吃,九冬十月有衣添。”
三查三整(sān zhā sān zhěng)
【释义】中国共产党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结合土地改革所进行的整党整军的一个重要运动。“三查”,在地方上是指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在部队中是指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三整”,是指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 毛泽东 《军队内部的民主运动》:“目前
三昧真火(sān mèi zhēn huǒ)
【释义】道教谓元神、元气、元精函藏修炼能生真火,谓之三昧真火。《药王救苦忠孝宝卷·思藐救白蛇》:“ 孙思藐 虔诚参道,每日家收丹炼药,时时下苦,将五气一处烤,将六门紧闭牢,三昧火往上烧,炼就了无价之宝。”《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我不免放出三
三梢末尾(sān shāo mò wěi)
【释义】犹言结局,结果。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一折:“待粧个老实,学三从四德,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端的是那里是三梢末尾?”
三笔六诗(sān bǐ liù shī)
【释义】谓 刘孝仪 长于文, 刘孝威 工于诗。《梁书·刘潜传》:“ 刘潜 字 孝仪 ,袐书监 孝绰 弟也。幼孤,与兄弟相励勤学,并工属文。 孝绰 常曰:‘三笔六诗’。三即 孝仪 ,六 孝威 也。” 孝仪 排行三, 孝威 排行六,故云。
三拳二脚(sān quán èr jiǎo)
【释义】形容不多几下拳打脚踢。《金瓶梅词话》第一回:“三拳二脚,和大虫敌鬭,把大虫登时打死了。”《何典》第二回:“也就经不起三拳两脚,一样跌倒地下,想《拳经》不起来了。”
三父八母(sān fù bā mǔ)
【释义】旧指同居继父、不同居继父、从继母改嫁之继父,合称三父;嫡母、继母、养母、慈母、嫁母、出母、庶母、乳母,合称八母。《元典章·礼部三·丧礼》有三父八母服图。 清 李渔 《风筝误·惊丑》:“人有三父八母,那乳母难道不是八母里算的?”
三相张家(sān xiāng zhāng jiā)
【释义】指 唐 张嘉贞 、 张延赏 、 张弘靖 三相之故第。《新唐书·张弘靖传》:“﹝ 弘靖 ﹞先第在 东都 思顺里 ,盛丽甲当时,歷五世无所增葺,时号‘三相张家’云。” 宋 马永易 《实宾录》卷三:“ 唐 张嘉贞 相 玄宗 , 延赏 相
三千弟子(sān qiān dì zǐ)
【释义】《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后因以“三千弟子”指 孔 门弟子。 唐 杜甫 《又示宗武》诗:“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三元八会(sān yuán bā huì)
【释义】道教语。三元,日、月、星。三元加上木、火、土、金、水五行为八会。指 仓颉 造字之前,由三五妙气凝空而成的“云篆”、“天书”,为一切道经之相。《云笈七籤》卷七:“《道门大论》曰:一者阴阳,初分有三元、五德、八会之气,以成飞天之书。” 南朝
三年之畜(sān nián zhī chù)
【释义】古指国家必备的三年的储积。《礼记·王制》:“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无六年之畜,曰急;无三年之畜,曰国非其国也。”《穀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臧孙辰 告糴于 齐 ,国无三年之畜,曰国非其国也。”《淮南子·主术训》:“夫天地之大计,三年耕而餘
三致千金(sān zhì qiān jīn)
【释义】《史记·货殖列传》:“﹝ 范蠡 ﹞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言 范蠡 经商,一再家累巨万。后用为发财致富之典实。 宋 梅尧臣 《依韵和诚之淮上相遇》:“几年三致千金富,今日重追二 谢 风。”
三不主义(sān bù zhǔ yì)
【释义】指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揪辫子。《人民日报》1984.9.6:“党中央多次强调今后再不搞运动,三令五申实行‘三不主义’。”
三名三高(sān míng sān gāo)
【释义】名作家、名演员、名教授和高工资、高稿酬、高奖金的合称。 杨沫 《不是日记的日记·时间在我心上变成了奔驰的骏马》:“象你这样三名三高的人,写东西是危险的呀!” 祖慰 《被礁石划破的水流》:“ 王嘉 夫妇原来是个三名三高人物,每人月薪将近二百元
相关汉字
三 (sān)
相关词语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挨三顶五
捱三顶四
捱三顶五
半导体三极管
半三不四
半夜三更
避军三舍
避君三舍
避三舍
不三不四
不问三七二十一
草庐三顾
差三错四
谗言三至,慈母不亲
吃一箝二看三
楚三户
楚三闾
垂涎三尺
打十三
倒三颠四
到三不着两
低三下四
第三
第三产业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
第三人称
第三声
第三世界
第三野战军
第三者
第三种人
颠三倒四
鼎分三足
鼎足而三
鼎足三分
定海三总兵
丢三拉四
丢三落四
丢三忘四
东方三大
东宫三少
东宫三师
东宫三太
东三省
东三西四
东浙三黄
耳三漏
二帝三王
反三角函数
分三别两
封三
告个幺二三
隔二偏三
隔三差五
顾三不顾四
函三
禾三千
何氏三高
河东三箧
黑三棱
恒河三角洲
横三竖四
横三顺四
红日三竿
红头阿三
华封三祝
桓伊三弄
喙长三尺
火冒三尺
急三火四
急三枪
急三台
几次三番
颊上三毫
颊上三毛
假眉三道
搅七念三
接二连三
金人三缄
金三品
紧三火四
荆三棱
径一周三
九宫三命
九三鼎
九三学社
举一反三
坑三姑
口吞三世
快活三
快活三郎
狂三诈四
魁三气象
魁三象
烂斑三寸
唠三叨四
老三届
老三老四
礼三本
立时三刻
利市三倍
连二并三
连二赶三
连三
连三并四
连三接二
连三接四
连三接五
连三跨五
连升三级
练川三老
恋三宿
两次三番
两道三科
两三
两头三面
岭南三家
刘三姐
刘三妹
柳三变
柳三眠
六街三市
六问三推
龙华三会
炉瓶三事
屡次三番
马三峰
忙三迭四
没掂三
没店三
没三思
梅三
末尾三稍
墨三郎
木三对
木下三郎
目无三尺
暮四朝三
拿三搬四
内三关
内三郎
内三院
南方八省红军三年游击战争
南剑三先生
南山三壮士
南阳三葛
南音三籁
年三十
牛顿第三定律
怒冠三挂
怕三怕四
偏三向四
平三套
破二作三
破零三乱
七贵三公
七十三八十四
七五三
齐三士
前三后四
钱三强(1913-1993)
清商三调
求三拜四
让三让再
让再让三
日出三竿
日高三丈
日三竿
日上三竿
日已三竿
三j
三霭
三案
三暗
三八
三八枪
三八式
三八制
三八作风
三巴
三把刀
三白
三白草
三白脆
三白酒
三百
三百六十节
三百六十日
三百篇
三百钱
三败之辱
三拜
三班
三班借职
三班六房
三般儿
三般两样
三板
三版
三邦
三梆
三榜定案
三棒
三棒鼓
三包
三宝
三宝殿
三保太监
三豹
三杯和万事
三杯通大道
三北
三辈
三本
三笔六诗
三币
三辟
三避
三边
三鞭酒
三变
三表
三表五饵
三别
三兵
三病四痛
三帛
三亳
三晡
三不拗六
三不管
三不归
三不惑
三不开
三不留
三不欺
三不去
三不入
三不时
三不食
三不祥
三不孝
三不朽
三不宜
三不知
三不主义
三不足畏
三步见方
三步两脚
三部伎
三部曲
三擦
三才
三才箭
三材
三采
三蔡
三仓
三苍
三藏
三曹
三策
三岑
三层大,二层小
三叉戟
三叉口
三叉路
三查三整
三茶六饭
三茶六礼
三岔路
三差两错
三禅
三长
三长善月
三长四短
三常
三场
三唱
三朝
三朝五日
三朝元老
三车
三车客
三臣
三辰酒
三陈
三成
三乘
三池
三尺布
三尺锋
三尺喙
三尺枯桐
三尺律
三尺男
三尺青锋
三尺童子
三尺僮
三尺土
三尺雪
三尺玉
三尺之孤
三虫
三刍
三楚
三处合
三黜
三川
三传
三垂
三春晖
三春柳
三辞
三次
三刺
三从
三从四德
三崔
三脆面
三寸
三寸不烂之舌
三寸弓
三寸管
三寸黄甘
三寸鸡毛
三寸金莲
三寸鸟七寸嘴
三寸气
三寸弱管
三寸弱翰
三寸舌
三寸咽
三寸银钩
三寸之辖
三达
三达德
三达尊
三答不回头,四答和身转
三打不回头,四打连身转
三大
三大殿
三大法宝
三大改造
三大户
三大纪律
三大节
三大礼
三大奇书
三大任务
三大士
三大书
三大宪
三大营
三大运动
三大战役
三大政策
三代执金
三丹田
三单
三党
三刀
三刀梦
三岛
三倒
三到
三道
三道头
三德
三登
三等
三等分角问题
三等九般
三等九格
三啇
三谛
三典
三点
三点会
三点检
三点水
三殿
三调
三迭
三迭阳关
三顶拐
三鼎
三鼎甲
三定
三冬
三冬二夏
三洞
三都
三斗艾
三斗尘
三斗葱
三斗醋
三毒
三独
三独坐
三堵墙
三度
三蠹
三端
三段
三段碑
三段论式
三对六面
三对面先生
三多
三娥
三峨
三恶
三恶道
三恶趣
三耳
三二
三乏
三法
三番
三番两次
三番五次
三番子
三幡
三翻四复
三翻四覆
三藩
三反
三犯
三饭
三方
三房
三废
三分
三分发
三分国
三分天下有其二
三坟
三坟五典
三风
三风十愆
三风太守
三峰
三凤
三夫成市虎
三夫人
三夫之对
三夫之言
三福
三甫
三府
三釜
三釜养
三鬴
三父八母
三妇
三妇艳
三复
三复白圭
三副
三赋
三覆
三陔
三垓
三改兔
三干
三竿
三竿日
三纲
三高
三告官
三告投杼
三阁
三革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三更
三庚
三工官
三公山碑
三公子
三宫
三宫六院
三狗
三垢
三估
三姑
三姑六婆
三孤
三古
三鼓
三嘏
三顾
三顾草庐
三关
三关语
三观
三官
三官钱
三官手书
三官堂
三冠
三馆
三归
三圭
三皈
三珪
三癸亭
三贵
三跪九叩
三虢
三过
三过笔
三海
三害
三韩
三韩纸
三豪
三好
三好两歹
三号
三合
三合板
三合会
三何
三和
三翮六翼
三恨
三衡
三红秀才
三洪
三侯
三侯之章
三后
三候
三胡
三壶
三虎
三互法
三户
三户亡秦
三护
三花
三花聚顶
三花脸
三淮南
三槐九棘
三槐堂
三槐之听
三环五扣
三桓
三浣
三患
三澣
三荒五月
三皇五帝
三黄
三簧锁
三麾
三徽
三回九转
三回五次
三回五解
三会
三秽
三惠
三荤五厌
三魂
三魂出窍
三魂七魄
三火
三惑
三击掌
三饥两饱
三极
三极管
三疾
三棘六异
三脊茅
三戟
三季
三祭
三加
三家
三家店
三家分晋
三家诗
三甲
三驾
三奸
三尖两刃刀
三监
三缄
三缄其口
三检
三建
三剑
三谏
三谏之义
三鉴
三箭定天山
三江
三江并流
三江口
三姜
三将军
三交两句言
三郊
三焦
三蕉叶
三角
三角点
三角恒等式
三角髻
三角恋爱
三角童
三角学
三角洲
三脚架
三脚两步
三脚猫
三脚虾蟆
三教
三教布衣
三阶
三接
三街两市
三街六市
三街六巷
三节
三节棍
三节两寿
三节人
三节人从
三杰
三结合
三界
三金
三晋
三京
三经
三荆
三惊
三旌
三精
三景
三径
三凈
三镜
三九天
三九相公
三韭
三酒
三就
三居
三鞠躬
三举
三句不离本行
三句甜两句苦
三惧
三聚
三觉侍郎
三絶
三爵
三爵之罚
三君
三俊
三康
三考
三考吏
三科
三科九旨
三克
三刻
三恪
三空
三孔
三窟
三库
三匡栏
三腊
三赖草
三襕贴里
三郎
三牢
三老四少
三老四严
三老五更
三乐
三勒浆
三羸
三类
三累
三犁
三礼
三李
三里雾
三立
三吏
三戾
三笠辞
三连串票
三联串票
三联单
三良
三梁
三两
三料匠
三列宿
三鬣松
三邻
三邻四舍
三灵
三令节
三刘
三流
三柳
三绺梳头,两截穿衣
三六
三六九
三六九等
三龙
三龙祠
三露
三陆
三鹿郡公
三鹿为奔
三箓
三闾
三闾大夫
三闾小玉
三率
三峦
三栾
三脔
三伦
三轮
三论
三论宗
三罗
三洛
三马
三马同槽
三麦
三毛
三毛(1943-1991)
三茅
三茅君
三泖
三媒六证
三昧真火
三门
三门干部
三门四户
三门峡
三猛
三梦
三密
三眠
三面
三面红旗
三面角
三面罗
三面人
三面网
三苗
三藐
三藐三菩提
三妙音
三庙
三名三高
三明
三明市
三命
三缪
三谟
三摩
三摩钵提
三摩地
三墨
三母
三亩宅
三木
三木楼訾
三沐
三沐三熏
三牧
三内
三男两女
三男子
三闹
三淖
三能
三薿
三逆
三年艾
三年碧
三年不窥园
三年化碧
三年丧
三年五载
三年早知道
三年之畜
三娘子
三酿五齐
三鸟
三枿
三孽
三蘖
三佞
三牛为麄
三农
三弄
三耦
三叛
三炮
三盆
三盆手
三朋四友
三彭
三蓬
三品
三品刍
三品蒭豆
三品料
三品松
三品秀才
三品院
三平
三婆
三婆两嫂
三菩提
三普
三舖
三舖八葅
三七分
三七分开
三七开
三七斋
三妻四妾
三期贤佞
三齐
三奇
三祇
三起
三气
三器
三千
三千八万
三千大千
三千大千世界
三千弟子
三千牍
三千界
三千九万
三千客
三千六百钓
三千世界
三千水
三千徒
三千威仪
三千营
三千珠履
三迁
三愆
三钱之府
三樵
三箧
三亲
三亲六故
三亲六眷
三亲四眷
三勤
三寝
三青蔓
三青鸟
三青团
三青子
三卿
三清殿
三清境
三清客
三清四白
三请诸葛亮
三穷
三睘
三丘
三求四告
三曲
三驱
三衢
三去
三权
三权分立
三泉
三拳敌不得四手
三拳二脚
三铨
三阙
三染
三壤
三让
三繞鹊
三热爱
三人成虎
三人成市虎
三人六样话
三人为众
三人误大事,六耳不通谋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人一龙
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三人月
三仁
三壬
三日
三日耳聋
三日聋
三日曲水
三日三夜说不了
三日新妇
三冗
三儒
三洒
三三
三三节
三三径
三三两两
三三四四
三三五五
三三制
三桑
三色
三色堇
三杀
三山
三山股
三山骨
三山客
三山五岳
三善
三善道
三嬗
三鳝
三殇
三商
三觞
三上
三上五落
三梢末尾
三少
三蛇羹
三舍
三舍法
三舍人诗
三社
三赦
三申
三身
三神
三神山
三神洲
三生
三生有幸
三生愿
三声
三牲五鼎
三甥
三圣
三尸
三尸神
三尸五鬼
三失
三师
三师七僧
三十
三十而立
三十二名臣
三十二天
三十二相
三十哥
三十六
三十六陂
三十六策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三十六洞天
三十六峰
三十六宫
三十六国
三十六界
三十六郡
三十六鳞
三十六书
三十六体
三十六天
三十六天罡
三十六物
三十六行
三十六英雄
三十六雨
三十六玉皇
三十六苑
三十六着,走为上着
三十六字母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三十年老娘倒绷孩儿
三十三天
三十晩上
三十有室
三十子
三时
三食
三史
三矢
三豕
三豕涉河
三始
三士
三世
三世同财
三世同爨
三世执戟
三仕
三市
三式
三事
三势
三室
三适
三首国
三首六臂
三寿
三寿客
三兽渡
三兽渡河
三书六礼
三叔
三署
三蜀
三术
三庶
三数
三帅
三霜
三水部
三说法
三朔
三死
三巳
三四
三四五
三祀
三松倒
三颂
三肃
三素
三素望
三宿
三隧
三损
三梭布
三索
三台
三太
三潭印月
三袒
三叹
三汤两割
三汤五割
三唐
三堂
三体
三天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天两头
三天没大小
三天使
三天竺
三田
三条
三条椽下
三条烛
三亭
三庭
三停
三停刀
三挺
三通
三同
三同一片
三统
三统历
三筩
三头
三头八臂
三头不辨两
三头两面
三头两日
三头两绪
三头六臂
三头六面
三头六证
三头政治
三突出
三涂
三途
三吐三握
三兔穴
三推
三推六问
三瓦两舍
三瓦两巷
三万六千场
三万六千日
三亡
三王
三王城
三王墓
三忘
三望
三危
三微
三违
三纬
三卫
三畏
三魏
三窝两块
三握发
三乌
三无
三无坐处
三吴
三吾
三五
三五蟾光
三五成群
三五传柑
三五门
三五七言诗
三五夕
三五夜
三五月
三五之隆
三武
三舞
三务
三物
三西
三希堂
三牺
三锡
三袭
三徙成都
三徙成国
三徙教
三细
三郄
三峡
三下五除二
三吓头
三夏
三仙
三仙丹
三鲜
三贤
三贤十圣
三线
三献
三献官
三献玉
三乡诗
三相
三相四线制
三相张家
三香
三湘
三襄夷
三象
三枭
三削
三消
三萧碑
三霄
三小凤凰
三小子
三笑图
三邪
三写成乌
三写易字
三谢
三心
三心二意
三衅
三衅三浴
三星
三星户
三星约
三星在天
三刑
三行
三形
三性
三凶
三雄
三休
三休亭
三秀
三须钩
三徐
三玄
三选
三铉
三薛
三穴
三学
三学士
三熏
三熏三沐
三巡
三讯
三汛
三桠
三牙
三衙
三衙家
三雅
三雅池
三咽
三严
三言
三言讹虎
三言二拍
三言两句
三炎
三檐青罗伞
三檐伞
三檐伞盖
三檐四马
三眼铳
三厌
三燕
三阳
三阳交泰
三阳五会
三杨
三养
三謡
三要
三曜
三野
三业
三叶
三叶虫
三一
三一八惨案
三一回五一回
三一律
三一三十一
三衣
三医
三揖
三揖三让
三仪
三夷
三遗矢
三彝
三已
三已心
三弋
三异
三易
三益
三翼
三阴
三淫
三尹
三隐
三英
三影
三影郎中
三雍
三雍宫
三踊
三忧
三友
三有
三酉
三又
三右
三幼
三侑
三宥
三余
三鱼
三虞
三雨
三语
三语掾
三育
三狱
三浴三熏
三欲
三元八会
三元白法
三元节
三元君
三元客
三元里
三原
三远
三怨
三怨成府
三院
三月不知肉味
三月二
三月雪
三越
三云
三韵
三匝
三灾
三灾八难
三宰
三醩
三咤
三宅
三翟
三鳣
三斩
三占从二
三张
三章
三章法
三仗
三障
三招两式
三兆
三折
三折笔
三折肱为良医
三折股为良医
三哲
三悊
三贞
三贞妇
三贞九烈
三贞五烈
三真
三真经
三真六草
三阵
三征
三征七辟
三正
三之日
三支
三支比量
三芝
三直
三只手
三旨相公
三纸无驴
三指
三趾
三至
三志
三制
三制手
三陟
三致千金
三致意
三致志
三智五猜
三忠
三终
三种
三种人
三重
三重门
三周
三洲
三洲歌
三洲曲
三肘
三珠
三珠符
三铢钱
三竺
三属
三住
三注
三注三唱
三柱
三柱里
三祝
三转身
三转四回头
三锥子扎不出血来
三准
三资
三资企业
三字
三字狱
三自
三自一包
三宗
三蝬
三鬃
三走
三足
三足鳖
三足鼎
三足乌
三族
三组
三俎
三祖
三嘴行
三醉
三尊
三左
三座大山
沙三
上三旗
上咸五,下登三
生三
省略三段论
省事三
诗家三昧
十三环金带
十三家
十三间楼
十三陵
十三楼
十三篇
十三省
十三行
十三月
十三辙
十洲三岛
石川达三(1905-1985)
食三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事不过三
事无三不成
说三道四
说三分
四才三实
四三
四世三公
四氧化三铁
嵩山三阙
送三
岁寒三友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汤去三面
唐三彩
唐三藏
桃三李四
蹄闲三寻
天人三策
挑三豁四
挑三拣四
挑三检四
挑三嫌四
铁人三项运动
同三品
兔三窟
推三推四
推三阻四
退三舍
外三关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亡秦三户
网开三面
韦编三绝
韦编三絶
渭城三迭
文质三统
稳吃三注
无三思
无事不登三寶殿
五大三粗
五典三坟
五讲四美三热爱
五三
五申三令
五十三参
五星三
午日三公
洗三
瞎三话四
下三烂
下三流
咸五登三
萧三(1896-1983)
小瘪三
新箍马桶三日香
新官上任三把火
新开茅厕三日香
新三民主义
性三品说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血国三千
寻阳三隐
言三语四
阳关三迭
阳关三叠
杨穿三叶
野三坡
一板三眼
一波三折
一倡三叹
一唱三叹
一而二,二而三
一而再,再而三
一二三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一饭三吐哺
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一举三反
一沐三捉发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一年三秀
一日不识羞,三日不忍饿
一日三,三日九
一日三秋
一日三省
一日三岁
一时三刻
一岁三迁
一问三不知
一夕三迁
一献三酬
一饮三百杯
壹倡三叹
仪同三司
倚酒三分醉
应天三絶
勇冠三军
游戏三昧
有三有俩
余一余三
雨天三昧
语四言三
玉版十三行
约法三章
再三
再三再四
再衰三涸
再衰三竭
在三
攒三
攒三集五
攒三聚五
张三李四
张三中
遮三瞒四
折臂三公
郑国三良
郑虔三絶
郑三絶
直角三角形
至再至三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兴三明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
重三
重三迭四
重三叠四
重三译
周三径一
昼日三接
朱三
珠江三角洲
猪头三
猪头三牲
转三桥
着三不着两
祖宗三代
坐五行三
相关歇后语
八旬奶奶三岁孙 —— 老的老,小的小
半夜三更放鞭炮 —— 一鸣惊人
半夜三更亡茅房(厕所) —— 迫不得已
玻璃瓶里装开水 —— 三分钟的热劲
剥了皮的蛤蟆 —— 临死还要跳三跳
跛子爬山 —— 一步三分险;步步有险
草原上的狍子 —— 三五成群
长了三只手 —— 爱偷
程咬金打仗 —— 全靠三板斧
程咬金的斧子 —— 头三下(比喻做事起初声势很大,后不能坚持。);头三下狠
程咬金的三斧头 —— 虎头蛇尾
程咬金的招数 —— 三板斧
程咬金上阵 —— 就那三板斧
吃过三斤老蒜头 —— 好大的口气
吃了三碗红豆饭 —— 满肚子相思
初二三的月亮 —— 不明不白
穿了三年的乌拉(wu l —— 东北地区冬天穿的鞋用皮革制成。里面垫乌拉草)
锤子敲钉子 —— 人木三分
此地无银三百两 —— 不打自招;自己哄自己;自欺欺人
从一算起 —— 接二连三
打猎的不说鱼网,卖驴的不说牛羊 —— 三句话不离本行
打猎忘了带猎枪 —— 丢三落(l
打一巴掌揉三揉 —— 虚情假意;假情假义
打足气的皮球 —— 跳三尺高
大年三十的案板 —— 家家忙
大年三十的烟火 —— 万紫千红
大年三十看皇历 —— 没日子啦
大年三十看黄历 —— 没有日子了(比喻到了尽头。)
大年三十盼月亮 —— 痴心妄想;妄想
大年三十晚上熬稀饭 —— 年关难过
大年三十晚上打兔子 —— 有你不多,没你不少
大年三十晚上卖门神 —— 再迟不过了
大年三十喂年猪 —— 来不及了
大虾炒鸡爪儿 —— 蜷腿带拱腰(比喻插躬屈膝、低三下四的样子。)
带了秤杆忘了砣 —— 丢三落(l
碟子里的开水 —— 三分钟的热劲
钝刀子斩乱麻 —— 三长两短
饿狗等骨头 —— 垂涎三尺
二加三减五 —— 等于零
二郎神的钢叉 —— 两面三刀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 缺衣(一)少食(十)
二十七文钱分三份 —— 久闻(九文)
给三岁孩子想媳妇 —— 差半辈子
桂林三花酒 —— 好冲
过了霜降收玉茭(玉米) —— 晚了三秋;迟了;晚了
煎过三遍的药 —— 无用之物;废物
煎过三遍的药渣 —— 早该倒了
脚踩两只船 —— 三心二意。
脚踏两只船 —— 左右摇摆;摇摆不定;三心二意;进退两难
今日三,明日四 —— 反复无常
砍柴忘带刀,刨地不带镐 —— 丢三落(l
看《三国》掉泪 —— 替古人担忧
磕一个头放三个屁 —— 行好没有作孽多
孔子教《三字经》 —— 埋没人才
口水流到肚脐上 —— 垂涎三尺
筷子夹骨头 —— 全是光棍;光棍对光棍;三条光棍
筷子挟骨头 —— 三条光棍
腊月二十三的灶王爷 —— 离板了
腊月三十贴对子 —— 一年一回
腊月三十洗长衫 —— 今年不干明(来)年干
老驴噙本《三字经》 —— 咬文嚼字
老爷家里当差的 —— 低三下四
两手攥(zu —— n握)三大钱
刘备三顾茅庐 —— 尽找明白人
刘备三请诸葛亮 —— 诚心诚意
骆驼过独木桥 —— 步步有险;一步三分险
落了三年黄梅雨 —— 绝情(晴)
盲人看三国(《三国演义》) —— 装模作样;装样子
没吃三两煎豆腐 —— 称什么老斋公
没等开口三巴掌 —— 不由分说
没路标的三岔口 —— 左右为难
门里出身 —— 强人三分;自会三分
绵羊结伙 —— 三三两两
泥瓦匠砌墙 —— 两面三刀
年三十的案板 —— 借不得;不得空
年三十晒衣裳 —— 今年不干明年干
年三十讨口 —— 丢人现眼
年三十夜拨算盘 —— 满打满算
年三十夜的年糕 —— 人有我有;你有我也有
皮包商做生意 —— 沾手三分肥
乒乓球打七板子 —— 推三阻四
七个矮人睡一头 —— 低三下四
七个婆婆拉家常 —— 说三道四
七个钱放两处 —— 不三不四
七个人聚会 —— 三朋四友
七个人睡两头 —— 颠三倒四
七个人通阴沟 —— 低三下四
七个仙女争面脂 —— 香三臭四
七根扁担丢一旁 —— 横三竖四
七斤面粉调了三斤糨糊 —— 尽办糊涂事
七棵树栽两行 —— 不三不四
骑着驴看《三国》 —— 走着瞧:
牵着张三(狼的俗称)回家 —— 引狼人室
人过三十不学艺 —— 老了
三把钥匙挂胸膛 —— 开心开心真开心
三百斤的野猪 —— 得个大嘴(比喻能吃。)
三百钱买包花生米 —— 吃不了兜着走
三百钱买个土地爷 —— 钱能通神
三本经书掉了两本 —— 一本正经
三岔口的地保 —— 管得宽
三尺长的被单 —— 顾头不顾脚
三尺长的锯子 —— 又拉又推
三尺长的梯子 —— 搭不上言(檐)
三尺门槛 —— 高抬不上
三代人出门 —— 扶老携幼
三顶帽子四人戴 —— 难周全
三分面粉七分水 —— 十分糊涂
三分面加七分水 —— 十分糊涂
三分钱的胡椒粉 —— 一小撮
三分钱的烧饼 —— 大不了
三分钱开当铺 —— 小买卖
三分钱买把二胡 —— 要腔没腔,要调没调
三分钱买个臭猪蹄 —— 贱货
三分钱买个鸭头 —— 嘴贱
三分钱买烧饼看厚薄 —— 小气鬼
三分钱买烧还看厚簿 —— 小气得很
三分人才七分鬼 —— 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三伏天穿皮袄 —— 不是时候,不识时务;乱套了
三伏天的爆竹 —— 一碰就炸
三伏天的冰雹 —— 来者不善
三伏天的冰棍 —— 人人喜欢;个个喜爱
三伏天的冰块 —— 见不得阳光
三伏天的电扇 —— 忙得团团转
三伏天的隔夜饭 —— 臭货
三伏天的狗 —— 喘不上气;上气不接下气
三伏天的庄稼 —— 一天变个样
三伏天孵小鸡 —— 坏蛋;坏蛋多
三伏天喝冰水 —— 正中下怀
三伏天喝凉茶 —— 正是时候
三伏天烧炉子 —— 真够热火
三伏天絮棉袄 —— 闲时预备忙时用
三斧头砍不入的脸 —— 好厚的脸皮;厚脸皮
三个半人抓螃蟹 —— 七手八脚
三个鼻孔眼儿 —— 多一股子气
三个臭皮匠 —— 顶个诸葛亮
三个厨子杀六只鸡 —— 手忙脚乱
三个老爷两顶轿 —— 哪有你的份;哪里轮得到你
三个菩萨两炷香 —— 没有你的份
三个钱买个牛肚子 —— 尽吵(草)
三个钱买个媳妇 —— 贱人
三个钱买个猪头 —— 就是一张嘴
三个钱买条毛驴 —— 自骑自夸
三个钱买猪头 —— 就是一张嘴(比喻嘴好,会说话。)
三个人讲两句话 —— 哪能轮到你
三个铜子放两处 —— 一是一,二是二
三个头头一个兵 —— 不知听谁的
三个土地堂 —— 妙(庙)妙(庙)妙(庙)
三个小鬼丢了俩 —— 失魂落魄
三个指头捡田螺 —— 十拿九稳
三个醉汉撒酒疯 —— 闹个不停
三根缆绳拴两边 —— 使偏劲
三根屎棍撑个瘦肩膀 —— 摆臭架子
三更半夜见太阳 —— 离奇;太离谱
三更已过 —— 晚了
三股弦断了两根 —— 谈(弹)不得
三棍子打不出屁来 —— 老实到家了;老实疙瘩
三过家门而不入 —— 公而忘私
三合板上雕花 —— 刻薄
三花脸照镜子 —— 鬼样子;鬼脸
三加二减五 —— 等于零
三间房子不开门 —— 怪物(屋)
三间房子两头住 —— 谁也不认谁
三间瓦房不开门 —— 怪物(屋)
三角锉刀 —— 面面有用
三角砖头 —— 摆不平
三脚板凳 —— 一推便倒;碰不得;不牢靠
三脚凳子搭床脚 —— 坐卧不安;坐卧不宁
三脚猫 —— 到处跑
三斤半干饭没吃饱 —— 饭桶
三斤半鸭子两斤半嘴 —— 多嘴多舌
三斤面包个包子 —— 好大的面皮;皮厚
三斤面包个扁食(饺子) —— 好大的面皮;皮厚
三九穿单褂 —— 威风不起来
三九天不穿棉 —— 缩手缩脚
三九天吃冰棍 —— 寒心;冷暖自己知
三九天吃梅子 —— 寒酸
三九天穿单褂 —— 抖起来了;威风不起来
三九天穿裙子 —— 美丽又动(冻)人
三九天的冰棍 —— 没人理
三九天的豆腐干 —— 冷冰冰,硬邦邦
三九天的叫花子 —— 又冷又饿
三九天掉冰窟 —— 抖起来了
三九天喝姜汤 —— 热心肠
三九天喝凉水 —— 从里凉到外
三九天扇扇子 —— 心里有火
三九天送皮袄 —— 暖人心
三九天送扇子 —— 不领情
三九天谈心 —— 冷言冷语
三九天桃花开 —— 罕见;太离奇;稀奇古怪
三九天种小麦 —— 不是时候
三句话不离本行 —— 干啥说啥
三两棉花十张弓 —— 谈(弹)不得
三两银子放账 —— 稀(息)少(比喻很珍贵、少见)
三流子哥大流子弟 —— 二流子
三毛的头发 —— 稀少
三亩地里一棵谷 —— 单根独苗;独苗苗
三亩棉花三亩稻 —— 睛也好,雨也好
三亩竹园出棵笋 —— 独一无二;物以稀为贵
三年不漱口 —— 一张臭嘴;臭嘴
三年不知肉味 —— 不吃香
三年没人登门槛 —— 孤家寡人
三平加一竖 —— 妄想称王
三千丈的悬崖 —— 高不可攀
三枪打了二十七环 —— 八九不离十
三亲六故,四朋八友 —— 一拉一帮(比喻拉帮结伙搞宗派)
三人过独木桥 —— 有先有后
三色圆珠笔 —— 多心
三十斤干饭没吃饱 —— 十足的饭桶
三十里地不换肩 —— 担子越来越重
三十亩地一头牛 —— 安居乐业
三十年的旧棉絮 —— 老套子
三十三颗荞麦九十九道棱 —— 一成不变
三十晚上熬夜 —— 送旧迎新
三十晚上逼债 —— 年关难过
三十晚上吃年饭 —— 没外人
三十晚上借蒸笼 —— 不是时候
三十晚上盼初一 —— 指日可待
三十晚上盼月亮 —— 没指望
三十晚上走路 —— 没影子
三岁的娃娃 —— 贵在纯真
三岁死了娘 —— 说来话长
三岁小孩买棺材 —— 早做准备
三岁小孩贴对联 —— 上下不分
三堂审苏三 —— 真相大白
三套锣鼓娶媳妇 —— 满红火
三天不睡觉 —— 没精打采
三天不偷装老大 —— 假正经;假装正经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 磨洋工
三天卖不出去的猪下水 —— 心肠坏;一副坏心肠
三条腿的蛤蟆 —— 怪物;与众不同
三条腿的驴 —— 没多大奔头
三条腿的毛驴 —— 没跑;跑不了
三下五除二 —— 干脆利落
三下子去了两下子 —— 就这一下子
三仙姑传道 —— 一人一个说法
三仙姑撒泼 —— 装神弄鬼
三眼枪打兔子 —— 没准儿
三月的冰河 —— 开了动(冻)
三月的菜薹 —— 早有心;不嫩
三月的樱花 —— 谢了
三月的樱桃 —— 红火一片;红不久
三月间的芥菜 —— 另有心;起了心
三月里的菜苔 —— 早起了心
三月里扇扇子 —— 满面春风;春风满面
三月龙舟逆水去 —— 力争上游;个个出力
三月栽薯四月挖 —— 急不可待;急于求成
三张纸画个鼻子 —— 脸面不小;好大的脸面
三丈长的扁担 —— 摸不着头尾
三只手(小偷)管粮仓 —— 不放心;放心不下
三锥子扎不出一滴血 —— 老牛筋;皮厚
烧了三炷香,放了七个屁 —— 行善没有作恶多
深山里的白脸狼 —— 成群结队;三五成群
十个人排四队 —— 三三两两
十三陵的石人 —— 站惯了的
说书的收了三弦琴 —— 不谈(弹)了
死了三年的老鸹 —— 光剩嘴
苏三上公堂 —— 句句真言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 降妖拿怪
唐三藏读佛经 —— 出口成章
唐三藏过火焰山 —— 凶多吉少
唐三藏撞见牛魔王 —— 舌头短截
铁拐李走路 —— 一摇三摆
屠夫说猪,农夫说谷 —— 三句话不离本行
兔死还要跳三跳 —— 垂死挣扎
娃儿的脸 —— 一日三变
瓦匠砌墙 —— 两面三刀
王府的丫鬟 —— 低三下四
王熙凤的为人 —— 两面三刀
王羲之写字 —— 人木三分;熟手
王爷的奴才 —— 听差的;百依百顺;低三下四
文武大臣见皇上 —— 三拜九叩
五个和尚化缘 —— 三心二意
五个指头两边矮 —— 三长两短
五句话分两次讲 —— 三言两语
喜鹊登枝喳喳叫 —— 无喜乐三分
瞎子挤到三岔口 —— 不知走哪条路
瞎子摸到三岔口 —— 不知所措
瞎子三天不洗脸 —— 眼不见为净
向傻子问路 —— 一问三不知
小猫的脸 —— 一日三变
新箍的马桶 —— 三日香
宣统坐江山 —— 只有三年
眼睛看透三层壁 —— 眼力好;好眼力
阳春三月的桃花 —— 一片红火;越来越红火
阳雀叫三年 —— 一句现成话
杨二郎的兵器 —— 两面三刀
一顿能吃三升米 —— 度(肚)量大
一锅米饭煮三年 —— 难熬
一粒米熬三碗汤 —— 淡而无味
一盘棋下了三天 —— 棋逢对手
一天卖三根黄瓜 —— 发不了大财
一天三刮络腮胡 —— 你不叫我露面,我不叫你露头
一天下了三场雨 —— 缺少情(晴)意
一月穿三十双鞋 —— 日日新
一张纸画了三个鼻子 —— 不要脸
用了三代的钉耙 —— 无耻(齿)
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 —— 不分青红皂白;分不清青红皂白
有枣无枣三竿子 —— 乱打一通
玉皇大帝拜财神 —— 有钱大三辈
张三(狼的俗称)不吃死孩子 —— 活人惯的
张三和大虫(老虎)抢食 —— 狼吞虎咽
张三哄孩子 —— 没安好心
诸葛亮三次周瑜 —— 略使小计
诸葛亮三气周瑜 —— 略使小技
猪八戒三十六变 —— 没有一副好嘴脸
猪八戒西天取经 —— 三心二意
啄木鸟治树 —— 人木三分;嘴巴子硬;全仗着嘴硬;全凭嘴
走一步思三思 —— 考虑周到
祖宗三代的家务事 —— 一言难尽
字义标签
动作
数字
度量单位
方位
时间季节
颜色
自然
动物
植物
身体
情绪态度
常见性质
兵器
同时包含
动作
数字
度量单位
方位
时间季节
颜色
自然
动物
植物
身体
情绪态度
常见性质
兵器
动作
数字
度量单位
方位
时间季节
颜色
自然
动物
植物
身体
情绪态度
常见性质
兵器
特殊结构的四字成语
AABB式
AABC式
ABAB式
ABAC式
ABBC式
ABCA式
ABCB式
ABCC式
成语字数
3字
4字
5字
6字
7字
8字
9字
10字
11字
12字
13字
14字
成语接龙
最长成语接龙
手动选择成语接龙
成语填空
据义填词
交叉填词
其它
最佳双字组合
图片成语
漫谈成语
随机10个成语
yù biǎn yú bāo
寓贬于褒
jiàn shǐ zhī zhōng
见始知终
shū shēn zhěn niàn
殊深轸念
yān xiá tiáo jí
烟霞蜩疾
duō shì zhī qiū
多事之秋
wén guò suí fēi
文过遂非
cài xǐ yán cái
蔡屣延才
cuō tuó rì yuè
蹉跎日月
qí lù wáng yáng
歧路亡羊
yī lù fēng qīng
一路风清
更多...
随机50个汉字
yí
暆
ɡǎn
鰔
rónɡ
溶
xǐ
鈢
duō
裰
tài
舦
zhuànɡ
焋
cuì
萃
mǐn
冺
xiū
脙
chǎo
吵
wǎ
咓
chénɡ
鯎
fú
拂
huàn
痪
biāo
瀌
tuō
汑
biān
砭
cè
憡
lóu
楼
yì
鹢
xīn
欣
hé
惒
jǔ
矩
mó
攙
bǐ
彼
hónɡ
竑
dào
悼
zhí
釞
dēnɡ
蹬
xī
蟋
yīnɡ
賏
dài
埭
jià
幏
tónɡ
茼
ɡōu
勾
zhān
沾
xiè
夑
jùn
晙
yīn
洇
niǔ
钮
shù
虪
yì
劮
pú
醫
biāo
镳
tánɡ
溏
bù
篰
fán
烦
ái
敳
ɡuǒ
蜾
随机10个歇后语
小两口斗口角 —— 不劝自了
猴子拉弓 —— 不是样子
欠债不还 —— 放赖
头上着人 —— 不救自危
戴礼帽的偷书 —— 明白人办糊涂事
十五个小孩打闹 —— 七哭八笑
竹筐挑水 —— 两头空;两落空
船头办酒席 —— 难铺排
马路上安电灯 —— 光明大道
瓮中的乌龟 —— 处处碰壁
广告
微信小游戏《消大块》,简单又解压,一玩就停不下来。